2020-11-16 10:19:23 阅读(170)
对于C端产品,需求必须来自用户(包括:老板认为用户已经存在和未来的需求),我粗略地将需求分为两类:一是特定群体的需求,只是在不同的技术阶段通过不同的方式,当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解决——如搭便车,有各种搭便车qq组,在qq之前,路边有原始的搭便车方式。另一种是生长在现有产品形式上的需求,使产品更高效、更丰富、更个性化。另一种是生长在现有产品形式中的需求,使产品更高效、更丰富、更个性化。用户将表达缺乏属性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用户反馈和客户服务来了解。用户一般不会表达惊喜属性的需求,需要我们去挖掘,然后有选择地放大。工作中的大部分需求都是这样的。因此,产品王需要一些敏感性。一些大人物的分享将强调对人性和社会本质的洞察。这是一个高级操作,不适合我的一线产品。对于第二类需求的挖掘,我总结了三种具体方法:1。关注与地图产品相关的外部环境。1.关注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地理信息动作地图的本质是物理世界的映射,各种地理信息的变化可能会为地图创造机会。2018年,高德和百度发布了“便利信息”(如下图所示)。一方面,POI基础信息建设进入稳定阶段,有精力做深度信息;另一方面,自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互联网推广》以来,政府的合作态度更加开放 《政务服务指导意见》,到2018年,《深化互联网》 推进政府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促进政府服务网络数据的建立,鼓励向两个微端和更多平台延伸,提供多样化、多渠道、便捷的服务。在地图上添加方便信息只是一个小功能点,用户不会主动说:如果你能在地图上查看工作流程,但当用户发现地图上有这些信息时,他们会感到惊讶。在地图上添加方便信息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功能点,用户不会主动说:如果你能在地图上查看工作流程,但当用户在地图上查看这些信息时,他们会感到惊讶。但毕竟,工作是一种低频行为,高德和百度的重点是景区信息的访问,这也更适合地图的使用场景。2017年,高德地图在主图中增加了旅游功能入口,icon是马踏飞燕的形象。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表达不清楚的icon?由于是国家旅游局的滴logo,可以看出,相互合作的原因比较重。除了地点信息外,天气信息自然与地图一致,两张地图也在不断整合天气信息。2019年,百度地图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气象服务提供商Kuweather联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路面气象导航功能,帮助用户做出决策。如果我们进一步拓展思路,智慧城市的概念正在升温,许多实验室正在研究城市规划。越来越多的人也希望了解城市规划,如城市交通发展、绿化植被建设、水系规划、垃圾场建设等。目前,地图主要是定期发布拥堵报告和迁移报告,是否也可以探索城市规划的主题,连接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2.互联网的大浪潮,尤其是与旅游相关的手机地图,是一种互联网产品,很容易受到互联网浪潮的影响。毕竟,浪潮意味着交通红利和利润的可能性,每个人都害怕被抛弃。从年窗来看,把时间线放长是非常明显的。大家都把2014年定为O2O的第一年。2014年,高德百度专注于O2O布局。毕竟生活服务和LBS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的。根据2015年的更新,两张地图都在进行O2O相关访问(如下图所示),当时百度地图的定位是连接人和服务的入口。直到2015年,高德的战略调整逆势切断了O2O业务,直到2016年才转向基础业务建设。也正是从2016年开始,高德超越了百度地图,成为了NO。.1.佩服高德的果断。2016年是自行车共享的第一年,2017年地图立即响应,增加了自行车入口,优化了自行车导航。当然,也有新的和撤退的。2018年自行车共享收缩,高德于2019年下降了自行车入口。人工智能浪潮正在蓬勃发展。2018年,百度提出了“人工智能地图”的概念。除了后端引擎算法的应用外,智能语音(“小度、小度”)和AR应用(包括“步行AR导航”、“AR周边探索”和“AR导游”)在产品形式上最为明显。2019年,高德还立即推出了智能语音助手“你好,小德”。AR的应用在步行导航中确实非常实用,解决了无法理解平面地图的困难。据推测,高德今年将在AR上采取行动。毕竟,谷歌map的AR导航也在今年的I/O会议上正式面向公众。从速度上看,百度跟随趋势的速度非常快,无论是O2O、免费使用、搭便车、人工智能等,都比高德快一步。然而,从用户数量的角度来看,“快”并不是跟随趋势的关键因素。“时机”更重要,但如何判断入场时间仍在上下搜索。3.关注与手机硬件和技术相关的技术更新。对于手机来说,最明显的变化是屏幕变大了。就在今年,高德和百度开始尝试新的屏幕布局,抛开其他原因和评论,这两个测试版本的共同点是移动搜索框。他们正在解决屏幕变大带来的操作困难。顶部不再是一个方便的操作热区。地图上会有更多的单手操作场景,因此对地图有明显的影响。向下移动搜索框不仅会影响主图的布局,还会影响后续页面的动作流,需要系统的工程来改变。手机的下一个趋势是折叠屏幕(当然,它是否会成为主流机器仍然需要市场验证),所以如何布局折叠屏幕手机的地图是下一个命题。4.关注国内外直接竞争产品和垂直竞争产品的动作产品,在日常工作中肯定会关注竞争产品的动作,了解自己和敌人。一旦竞争产品坚持用户的功能,恢复的成本就会非常高。人们经常比较高德和百度两张地图的体验。事实上,这两张地图的功能差异很小,我没有你的一些功能。除了大环境的共同作用外,它还从侧面证实了相互参考的事实。例如,百度推出了“智兴”功能(比较多种旅行方式的功能),高德立即跟进“易行”。国外竞争产品也要及时关注,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谷歌地图推出了“隐形”模式,用户可以轻松管理谷歌账户的所有信息,如历史位置信息、浏览器信息、语音助手信息等。Googlemap在2018年特别强调个性化战略,增加了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必然导致隐私问题,因此“隐形”模式是合理的。会不会做国内地图?我猜我很有可能不会做“隐形模式”。一方面,高德和百度在个性化推荐方面做得很轻,目前还没有收集数据;其次,中国对隐私的敏感性较低,这不会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一行动提醒我们,地图需要专注于优化账户管理,因为越来越多的用户在登录模式下使用地图,并涉及交易过程(在地图上乘出租车、购票等)。用户将需要更多的控制和安全感。很少复制国外竞争产品的动作,分析国内外环境差异的本地化,这是一个大项目。2018年,Googlemap推出通勤功能,国内两大厂迅速落地,掩耳不及盗铃。百度地图在原有形式上增加了中国特色的限行场景。此外,我偶尔也会关注垂直竞争产品的行动,但地图行业的门槛太高,很少有可能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关注垂直地图主要是为了扩大我们的想法。例如,根据安妮的数据,自2019年1月以来,ParkMobile在免费导航产品名单中排名第三,帮助用户找到停车位、付款、预约停车位等。由此可见,对米国停车的需求越来越大,顺势而为,可以关注国内停车的需求和市场。2、注意用户说什么和做什么。1.一定要听用户说什么(非常重要,但仍然会被忽略)地图。C端国家级产品有很多机会与真实用户联系,有很多研究方法。正式和非正式的关键是使用正确的方法。研究基本上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大多数挖掘需求始于定性研究,这也是产品经理使用最多的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功能都需要研究,有些功能逻辑可以推导,但一个新的产品形式,必须做研究,当然,不是听用户,而是听用户说什么。2017年,高德地图推出了一个新功能:“智能规划周边运动路线”。我无意中猜到这个功能的灵感来自哪里。我只是觉得在设计之初,如果你听真正的跑步用户的想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与周围的跑步朋友/同事沟通后,很快发现用户的日常户外运动大多在公园、社区、校园等固定范围内运行,无需公里规划。即使你想在陌生的地方跑步(如搬家和出差),道路状况也是首要考虑因素,而不是跑一个固定公里数的圈子。跑步用户想要什么?去哪里挖跑步用户的需求?你可以去论坛看用户交流的话题,或者直接在百度上搜索“跑步路线”,看看联想问题。从百度的问题来看,用户需求集中在两个方面:自定义路线、良好的跑步路线和固定里程的圆圈。2.在语义分析中,用户的痛点和需求被恢复。在进行语义分析时,无论用户是吐槽、表达期望、提出建议,甚至提出具体的功能想法,都会恢复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有时候打车顺便和司机聊天。司机说他想要一个“一键返航”功能。我在用户反馈中搜索了这个词,还有很多。为什么用户想要这个功能?——在与用户详细交谈后,你会发现主要原因:有时地图规划的路线并不是用户心中最理想的路线。用户以自己的方式/他人的方式走某条路后,希望地图在返回时一键返回原路。继续分析,为什么地图没有规划出最理想的路线?除了数据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用户不必走最近的路,但必须走路),也就是说,他们不能依靠调整路线算法来解决,所以他们可以做一个“一键返回”功能?不,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保留自己的定制路线。因此,给用户一个“路线收集”功能更合适,一些司机使用了凯立德的一键返回功能。一键返回只是一个特殊场景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导航结束页面添加路线收集按钮。3.在观察用户行为时,关注用户的前后行为和同时行为。平时也可以关注用户使用自己的app时的行为。除了观察不符合预期的行为外,还可以关注用户在使用自己的app时还在使用哪些app,或者在使用自己的app前后使用哪些app。观察前后行为是一种常规的方式。为了找到扩展到上下游场景的机会,例如,如果用户在导航前打开停车软件找到停车场,他们可以探索找到停车场的需求。同时观察行为不仅是为了探索场景,也是为了方便用户的操作。现在很多功能都分布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用户需要在多个应用程序之间切换并不方便。如果它们能更好地集成,即使它们不能集成,如果它们能跳转。比如开车时,用户同时打开了听音乐的app,谷歌直接将音乐播放与导航融为一体,非常方便。一些用户在步行导航时同时打开指南针。一些用户在导航过程中打开了轨迹记录app。这些都是地图的机会点。三、关注数据作为产品,最熟悉的是看数据,数据会反映用户的真实行为,可以通过交互过程、页面布局等行为数据优化产品形式。常规是查看访问量、埋点数据、漏斗数据,还可以查看前后连贯的行为流数据和停留时间数据。1.与埋点数据相比,行为流更容易找到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结论也更清楚。例如,在查看票务预订功能漏斗之前,没有发现问题,但当仔细查看行为流时,发现一些用户点击“支付”和“取消”,然后点击“支付”。带着好奇心进一步挖掘,原来付款界面没有票务信息,用户不得不返回上一页重新确定票务信息。2.跳出率/停留时间。当页面主要是操作行为时,跳出率更有效。当页面主要是信息显示功能时,停留时间更有效。大多数页面是混合的,需要混合两个指标。在高德地图的主页上,有一个“经常去地方”的功能(主要是操作行为),和定位按钮很像。我经常分不清这两个按钮。如果您想验证按钮是否有误操作问题,可以使用跳出率数据。如果用户误触,数据中会看到跳出率很高,大量用户不做任何操作就关闭了页面。停留时间没有绝对标准,越长越好或越短越好完全取决于页面的功能。例如,如果分析数据发现用户在导航规划结果页面上停留时间长,超出预期,但没有其他操作。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用户为什么要留在这个页面上的原因?以下是三个假设:路线信息无法理解或不直观。用户花很多时间在这个页面上选择路线,需要调整页面的信息级别。用户不愿意进入导航页面。导航页面的一些信息不如规划页面好,这表明导航页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并进一步改进。一些用户习惯于在规划页面上旅行。可以挖掘这部分用户,判断是否有人群偏好或特殊场景需求,然后对人群/场景进行个性化处理。看数据的情况有上千种,只总结自己遇到的情况,督促自己多观察,多提假设,多调查。只是发现需求远远不够。在掌握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后,它还需要大量的精力来解释功能并分析可行性。这是最难的,文章
以上就是关于地图产品第二类需求的挖掘方法的相关介绍,更多地图产品第二类需求的挖掘方法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地图产品第二类需求的挖掘方法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