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09:54:57 阅读(160)
1.背景9月9日凌晨,饿了么宣布将推出“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功能,呼吁用户多了解外卖。对于饿了么发布的新功能,舆论褒贬不一,但作为产品经理,我看到了这个新功能背后的一些产品逻辑。写下来,供大家讨论。2、当公众舆论饿了么宣布推出“愿意等5分钟”时,央视新闻发起的“外卖平台多等5分钟功能有用吗?”。调查显示,75%的网民投票给“不,平台优化算法不是‘扔锅’消费者”的选项。随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短时间内,支持平台设置“多等5分钟功能”的人数迅速增加,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央视评论员白岩松也是《新闻1》 评论:“这种‘神秘力量’难道姓‘水’吗?并表示坚决反对用“多等5分钟”来解决问题,要考平台和监督,不要把锅扔给消费者。中央电视台的评论员,尤其是白岩松的评论,代表了大多数用户的愿望,但我们不能否认,至少有25%的用户投票。看来饿了么这个功能真的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个功能是否伤害了消费者,而是从饿了么为什么推出这个功能,以及这个功能给饿了么甚至阿里带来了什么好处。3、产品背后的逻辑1。解决平台与消费者矛盾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再讨论。2. 事实上,当我看到关于饿了么在线“愿意等待5分钟”功能的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饿了么想要转移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但仔细想想,可能不仅仅是这一点,至少我能看到的不止这一点。众所周知,几乎每个互联网产品都有自己的用户肖像,用户肖像由标签组成。饿了么,当然会有用户标签,通过阿里生态,会有更多的用户肖像标签。产品将通过用户在产品几乎每个功能(特别是关键功能)中的操作收集用户的偏好和习惯。用户的这些功能将通过背景计算形成标签系统,从而改进用户肖像。第四,这个功能给用户贴了什么标签?首先说这个功能。说白了,用户多容忍几分钟,外卖多送餐几分钟。至于几分钟,这取决于用户能容忍多少分钟。因此,鉴于此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标签:1。如果用户容忍度饿了,我会记录用户是否点击每次外卖“我愿意再等5分钟/1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沉淀,用户可以通过计算形成每次外卖点击此功能的概率和用户容忍度。例如,如果用户外卖100次,点击此功能50次,用户容忍度为0.5。用户点外卖次数越多,容忍度越准确。2.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功能是“多等5分钟/10分钟”,注意5分钟或10分钟,即用户等待时间不确定——你可以等1分钟或10分钟。作者推测,饿了么团队会记录容忍用户(容忍用户:点击本功能的用户)每次外卖的时间,通过用户的反馈获得用户等待时间的临界值,即用户容忍度等级。用户反馈:可以通过用户评价获得(没有评价是最好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获得负面评价来推测)和送货员反馈(只是推测送货员客户端应该没有这个功能,如果有,上帝会生气)。然而,如果我们简单地思考,人们就会知道,当用户点击此功能时,用户会在心理上暗示他们需要等待5-10分钟。当送货员“准时”迟到甚至超过10分钟时,用户会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这一事实。用户容忍度等级:用户的平均等待时间根据用户的总等待时间除以订单数。5、如何使用用户标签?我们谈到了这个功能带来的用户标签。标签的生产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让标签服务于公司和用户。这两个标签都是关于用户容忍度的,所以两个标签会一起使用。我相信阿里巴巴的系统中一定有用户容忍度的标签,但这种容忍度会有什么作用呢?以阿里生态系统为例,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广告:淘宝搜索结果,显示广告数量增加;优酷视频广告时间增加;应用程序屏幕广告时间增加等。新功能测试:筛选出容忍度高、爱好创新(这种标签肯定存在)的用户,进行新功能的A/B测试。6、即使社会的影响引起了央视的关注,饿了么似乎也没有取消推出这个功能的意义,美团以后很有可能会跟进。目前尚不清楚该功能是否会影响未来应用市场的其他应用程序。做得好,可能会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得不好,可能会给产品带来负面影响。但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产品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新功能上线吗?
以上就是关于饿了么“多等5分钟”背后的产品逻辑及能带来什么利益的相关介绍,更多饿了么“多等5分钟”背后的产品逻辑及能带来什么利益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饿了么“多等5分钟”背后的产品逻辑及能带来什么利益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