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3:53:28 阅读(187)
最近和朋友聊了一句话:切换成本。一般来说,什么是切换成本,就是从当前的选择,到另一个选择所需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及切换选择的负面后果。例如,我通常的习惯是去A餐厅吃饭。今天,我突然想改变我的口味。与直接去A餐厅相比,我想做以下几件事:我必须去公众评论或美团看看我周围的高分餐厅;进入餐厅详细信息页面,我必须查看用户的评论,看看哪些菜会经常被推广;在选择了几家好餐厅后,我必须考虑餐厅的平均价格、距离和排队,最后根据这些因素选择一个;选择餐厅后,我会决定我的旅行方式,是叫滴滴,坐地铁公交车,还是骑自行车共享。在上述过程中,我付出了信息搜索和决策的成本,我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消耗掉了。这仍然是最顺利的结果。如果我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没有找到美味的餐馆,我可能会放弃切换,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将成为沉默的成本;如果我在决策中因为太多的选择而瘫痪,那么我可能仍然会放弃切换,回到原来的路径。最糟糕的是,我终于去了选定的新餐馆,但我发现它的味道比A餐馆差得多,这可能会阻止我探索其他餐馆,或者至少减少我探索其他餐馆的欲望。最糟糕的是,我终于去了我选择的新餐馆,但我发现它的味道比A餐馆差得多,这可能会阻止我探索其他餐馆,或者至少减少我探索其他餐馆的欲望。选择餐馆是这样的,但选择应用程序并不是这样,事实上,它要容易得多。当我选择一家餐馆时,我知道我想花真金白金;其次,我必须花时间去那里,所以我会非常小心,花更多的时间选择信息。但是在选择app的时候,我只需要指点点,在应用市场上溜一圈,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app。而且,使用新的应用程序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与餐厅相比,App的切换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不是一件好事。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拥有切换成本都是一件好事。如果我因为切换成本高而放弃了切换的选择,原来的选择对象将获得最大的好处;如果产品之间的切换没有成本,用户可能会随时逃跑。第二,如何增加产品切换成本的最大切换成本,当然是选择的独家性。任何行为都有它的目的。条条大路虽然通罗马,但最快最舒服的往往只有几条。谁最能满足需求,谁就独占这个选择,在理性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会选择次优选择。对于餐厅来说,美味是它最大的独家性。顾客去商店吃饭是为了让他们的胃舒服。当然,这是一般情况,在其他情况下,如社区楼下、公司楼下,这些餐厅也有独家的地理优势。对于手机来说,选择面会更广,操作系统是否流畅,内存是否足够大,音质是否优秀,拍照是否足够好。这里有差异化。有些人,比如我,根本不在乎拍照,但是很在乎音质,很多人不在乎音质。这里的产品面临着一个选择。如果满足这些用户,能保证比竞争产品完成得更好吗?选择面广的产品,一般很难形成独家,没有办法形成强者通杀。因为它提供了太多的元素,所以每一点都应该得到满足。当然,如果手机真的做到了,它可能会成为皇帝。但由于iPhone的封闭操作系统,也让喜欢搞机器的玩家望而却步。如果你想增加开关成本,你必须让用户在产品上留下一些东西。比如笔记软件,我在notion上记了很多东西,现在想搬到语雀,那我就得把之前写的东西人肉搬到语雀上。这太累了。和搬家一样,每次搬家都要先整理东西,到了目的地就要规划这些东西该放哪里。如果我把笔记搬到语雀,我必须先建立几个知识库,在每个知识库下建立不同的类别。只有有了这样一个框架,我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其实成本很高。考虑到这一点,一些产品会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比如notion,支持导入印象笔记,一键迁移,非常方便。其他产品,相反,增加你迁移的成本;不仅让你留下一些东西,而且让你永远留下来,想做一个勇敢的野生动物,只是不能进出。例如,网易云歌单无法导入QQ音乐。和我一样,我喜欢的音乐有800多首,经常听,所以很难切换到QQ 音乐去。留下一些东西,再上升一级,就是个性化。如果你能根据你留下的东西把产品改造成自己的样子,那就更难走了。比如找对象,每一对情侣,在成为夫妻的路上,都要经历很多争吵。争吵代表着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相互磨合的过程,有的成功磨合,有的失败磨合。成功磨合的一对必须相互改变。恋爱中的人,改变了对象,让对方更符合自己的外表。这种转变,不是一时一日的工作,它需要长时间的相处,需要耐心和毅力。假如现在两个人分手,或者离婚,再找一个新对象的成本是很大的。新对象不熟悉你的工作和休息,也不熟悉你的说话风格。你们还是要重新走上和前任一起走过的老路,吵架,妥协,互相磨合,然后把新对象变成适合你的样子。把它放在产品上也是如此。比如上面提到的网易云,或者QQ音乐,每次点击红心,反复听某种类型的歌曲,其实都是在告诉算法我有什么样的音乐偏好。我希望算法能根据我个人的品味给我推歌。这样,当我听科恩的时候,它可能会向我推荐其他爵士乐,而不是一首网络神曲。在这一点上,小度扬声器非常智障。每当它想主动推我的歌时,很多我不感冒的歌都冒了出来。因为网易云对我来说是个性化的,如果网易自己做扬声器,对我来说一定比天猫精灵或者小。人天生懒惰,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如果有人准备好了这一切,为什么不选择对方呢?每天早上上班,我都会去客户那里买馒头。每次我站在门口,老板都会给我准备三个豆腐包和一杯豆浆。我为什么选择其他家?假如一家餐厅能记住老顾客的口味,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个性化。为什么高奢店给人很好的体验?因为它了解客户,了解客户的喜好,甚至可以帮助用户以专业能力拓展ta的边际圈。这种无微不至的体验,仿佛你理解我的体验,是新餐厅无法给予的。除了上述选择的独家性、留下的东西和个性化外,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带来更大的迁移成本:生态。以最常见的换机场景为例,我同时使用iPhone、iPad、Mac和iWatch,现在我想用小米代替我的手机,但小米不支持iWatch。我想要一块配套的手表,除非我浪费了iWatch,否则会有点贵。另外,即使我不情愿地浪费了iWatch,安卓端也没有足够好的手表可以接手。在智能家居中,我不能离开小米的生态系统,从床头灯,到门锁,到屋顶灯,到智能保温壶,这些都是一体的,可以用手机控制。如果我现在说换一盏普通的灯,我必须每天跑下床关灯。像我这样懒惰的人受不了。家具互联,统一系统,想象空间很大,这种协同效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体验。硬件和软件也是如此。如果我现在想用华为的matepad代替ipad,我会反复思考。虽然华为的平板价值很高,配件也不错,但是没有我想用的软件。iOS系统中有许多优秀的独家软件,就像Windows上有一堆建模软件一样,很难在Mac上运行。该软件上形成的生态系统在换机时考虑了很多因素。生态的东西是一个整体,形成了强大的切换成本。当单一产品融入生态时,一旦用户需要更换,不仅需要考虑一个产品,还需要考虑切换后的新生态是否能够支持他们在其他方面的需求。以上几点都是关系到用户切身利益的实际层面。最后说一个虚幻的:身份认同。窦唯只有一首歌叫《高级动物》,不知道高不高,但我知道人一定是社交动物。据鲍德里亚说,人类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人们消费的象征意义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附着在商品上。消费社会最明显的特点是品牌,品牌是最明显的自我投射。为什么用户喜欢一个品牌?在正常的价格范围内,考虑商品本身的质量,但与原材料相比,一些奢侈品的溢价是100倍,因为消费者不仅购买商品,而且购买附加在商品上的品牌的力量。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本身就是隐藏的。如果你想展示它,你只能使用一些符合它的物体。耐克说:justdoit,认为有拼搏精神的人会喜欢,会有粉丝。一群最初喜欢品牌的人来自于这个品牌和自我的契合。当然,所有品牌的发展都会激发人们的跟风和攀比心理。此时用户购买的原因不是基于品牌与自身的契合,而是融入了一种叫做潮流的莫须有的东西。当人们借助品牌展现自己的气质时,ta自然会找到属于同一个群体的标志。这种感觉似乎是,你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群人和你在一起,跨越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从一个品牌到另一个品牌,意味着你放弃了与一群人交谈的可能性,甚至放弃了展示自己的方式。没有人想成为一个孤立的人。当ta逐渐成长时,ta必须寻找所有能够展示自己的实体,从手机,到穿衣服,到买家具,再到读书。以上是我对切换成本的思考。谢谢你的阅读。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切换成本?的相关介绍,更多什么是切换成本?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什么是切换成本?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