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4:21:27 阅读(185)
裂变这个词现在可能有点过时了。我们经常听到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互联网人口中,尤其是作为社区和成长的朋友。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以流量增长为核心,但随着流量越来越昂贵,搜索引擎、信息流、广点通等传统流量访问入口的昂贵价格阻止了许多初创企业。裂变已成为这些企业获取用户的核心手段之一。最近,我们对当地大学生圈进行了社区裂变。两天内,我们吸引了4000名大学生加入小组。让我们和你一起回顾一下。12月,我们想在当地举办一场音乐节活动。我们需要发票,确保学生在场,以达到品味宣传和本次活动的宣传效果。按照常规操作,一般直接和学生谈,说明这里最近在做什么活动。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来现场。或者直接和学生会谈谈,给他们一批门票,分发给部门主任和学生,让他们当天来现场听音乐会。但无论如何,这种效果肯定不会是最好的,但会让学生觉得音乐节很便宜,即使早期通过与学生会谈判,承诺学生超过预期,最终会有大量的学生不会按时到达,活动的宣传范围会大大缩小。从本次活动以往的背景痛点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通过与学生会的合作,要求学生到场。但这样会缩小宣传范围,相应支付劳动力成本,给活动本身带来负面影响。投放本地广告。本地公交车站标志、人流密集的大屏幕显示、公众号等。这样,虽然本次活动可以广泛宣传,但效果无法保证,广告费用也要支付,ROI无法控制。结合这两点,我们决定这次开始尝试做社区抢票。以先预热的方式散发门票,同时进行圈人裂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价值,让学生明白门票是非常有价值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完成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感到参与和珍惜这个机会。免费的东西往往不珍惜,但付出相应的成本后会变得有价值(这个活动不卖,只能通过官方活动获得!)活动持续了两天,最终裂变了4000名大学生进入小组,个人号吸粉超过1万人 。活动结束后,大量学生没有进入小组,因为最终进入小组的人太多,导致门票紧张,不得不关闭活动渠道。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发票,圈人到微信号最终实现资源转化。假如做个人号吸粉,流量过大,怕造成限流和封号的风险。而且个人号在一些活动过程中无法起到氛围衬托的作用,所以我们最终使用的是群体裂变。在选择工具时,工具最初计划使用集团宝藏,但在此期间,微信对裂变和二维码诱导共享的打击特别严格。为了确保活动过程中不被密封的危险和活代码挂断,我们最终使用了集团的活代码工具,这更手动。与市场上的工具不同,这次我们首先建立了所有的组,然后将每个组的二维码上传到后台,生成一个活代码,然后设置组的频率。每个二维码的扫码频率设置为80,扫码超过80次后自动切换到下一组。然后在小组中配合wetool进行指导,让学生完成任务。这实际上是市场上裂变工具上的一套流程。我们分开做,在防封层面降低了一定的概率。活动任务分为普通票和VIP两种,所以我们在活动门槛上设置了两种方式,即分享朋友圈,邀请朋友同时进入小组。分享朋友圈后,普通票通过截图和个人号码微信发送图片进行审核,最终完成任务。VIP票审核邀请5人加个人号微信发送群内邀请记录,最终完成任务。由于后期活动报名人数过多,人流超出预期,VIP票门槛后不得不升级两次。从最初的5人到8人,再到最后的10人邀请,尽管门槛一直在提高,但许多学生仍在努力完成VIP票的任务,因为他们担心VIP票最终会紧张,最终只能关闭VIP票,只能做普通票的发票渠道。这一次,我们几乎在上午开会讨论了这次活动的宣传方式后,就在那天晚上开始了宣传,所以事实上,我们有点匆忙。因为之前有这个活动的参考宣传图,这次直接在这张海报上修改。因为群体都是大学生,所以在海报设计上,整体背景色调比较浅,比较年轻。突出主题 人像 引导语。然后在主题后面添加一个“梦想之旅”来提高活动的意义,不仅是音乐表演,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梦想的旅程。从关键词的角度来看,加上文案,这次使用了明星、乐队、嗨翻、预约、抢票等关键词。前两个是在人群范围内扩大的,后两个是为这次活动创造一种盛大而难得的机会感。活动开通后,我们找到了500多名当地大学生同时转发活动海报。同一天,学生的朋友圈开始刷新。因为转发渠道是非常准确的大学生,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密集的群体,这些转发的学生朋友圈也是学生,第一批流量进入活动组,看到票活动,大多数人会去第二次转发,开始滚雪球。此外,除了分享朋友圈,这个活动还可以邀请朋友进入小组获得VIP票。这时,新生看到里面的人疯狂地邀请朋友进入小组,也会跟着拉人,这带来了一点“从众效应”的效果。由于个人号码审核无法确定组中的图片是否有效,我们还需要添加个人号码,因此本次活动需要在完成任务后添加个人号码进行审核。学生分享或完成邀请任务后,需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将截图发送至审核。当时加的人太多,自动同意的工具无法反应,很多学生加了好几次都没有同意。此外,我们将有一定的时间等待手动审计。许多学生发送了审计截图,但我们依次排队回复。许多学生认为他们没有回复他,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人拉他们。他们只是一直在拉他们。最后,几组学生开始拉人比赛。我自己做的是100人换下一个群,结果一个新群一两个小时就拉到了500人。这一次,所有的组基本上都在60人之后,这就像有60个种子用户来做启动,然后看看这些用户参与活动带来的新增量。到最后统计人数时,没有一组人数少于200人。因此,建议在这里进行群体裂变。如果你想突破100扫描代码,达到500人,一个群体的启动用户必须达到数量标准。参考资料可以是50人左右,这样你的群体裂变就更容易做到,否则它会起得很慢。如果邀请裂变一开始没有做邀请任务的门槛,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同时也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会和这个工具发生冲突,因为邀请的朋友不算扫码次数。据说这个活码是根据每个群的二维码扫码次数换成的。如果一个群前期邀请裂变,扫码次数就会失效。最后群里已经满了100人,但是扫码次数只有十几次,这样活码就会失效,流量入口扫码就会满100人,不能进群,需要手动更换二维码。所以,我们会每隔一段时间自己测试一次活码,看能不能进群。一般来说,一个活动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在开始之前。如果前期准备充分,开始后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小的改进和优化。以上大致是本次活动前期准备的一些预期事项。整个活动过程如下:裂变建议通过本次活动,以下与您分享一些关于裂变过程的建议:(1)活动选择决定是否能驱动用户积极分享或邀请,如果你的诱饵对你的目标群体没有吸引力,那么其他链接,只会局限于第一波宣传流量,不会产生二次转发,让用户自发帮助您做宣传,让用户成为你的渠道。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就像音乐节这样的活动一样,在属性上更年轻。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比如音乐节,在属性上更年轻。假设我们的用户群是中年人,用这个活动的门票作为诱饵,结果会大大降低。(2)一旦活动任务的设置开始宣传和实施,尽量不要大幅度改变活动的结构。我们活动的任务门槛首先是邀请5人的VIP门票,然后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我们不得不强制增加两个门槛,从5人到8人再到10人。这实际上是不好的,因为活动已经开始了,前面的用户拉了5个人来完成任务,突然增加,这对后面的用户不公平,也会大大降低后面用户的参与。甚至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一些用户此时会在群中提出质疑。因此,建议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考虑活动任务的门槛,但同时不要设置太高,因为一旦门槛很高,就会减少用户的参与。建议根据诱饵计算成本。一旦设置好,就不要轻易改变。(3)个人号码的回复。如果活动过程最终添加个人号码进行任务审核,如果您的流量非常大,您必须提前分配工作人员通过个人号码和一系列回复。在活动过程中,官方回复将对选手起到拉人的动力和热情的作用。一天被动加好友的人数高达300多人,接近400人。有成千上万的消息,只有一个人操作回复,所以这肯定不能回复,会导致一些玩家的消息丢失,没有及时分发任务礼物,对以后的数据整理和声誉会有一定的影响。(4)启动量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什么样的宣传力度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当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行业的公司做活动时,种子用户会在一开始就找到一些主要用户,因为他们有光环和流量,并通过他们的宣传来推动其他用户。因此,活动的启动量决定了他的最终效果。假设你的活动、诱饵和过程都是完美的,但是没有足够的启动量来帮助你宣传,那么你的覆盖面仍然是有限的。本次活动同时发现500名精准大学生转发朋友圈,曝光就够了。至少第一波流量足以裂变,剩下的就看后面活动的环节来引导了。(5)水军社区的维护建议在活动开始前找到几个支持,让他们提前进入小组,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进入小组,因为一旦活动积累到一定的体积,就会有一些极端的用户带来不好的氛围,然后水军需要带回氛围。也会有一些选手在拉人的时候没有向被邀请人解释情况,所以他们直接拉进来。这些人进来时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有些人会直接在小组里问这是什么,水军也可以帮忙解释。此外,当活动结束后,开始需要进行转型时,当运营商开始在集团中进行营销行动时,水军可以帮助合并势头,带来集团的氛围,让其他用户产生效果。(6)事实上,这次保留和维护的最终数据是,5000多人进入小组,1000人退出小组。这个比例其实很可怕。这也是当时没有做好的一步。当时,我们只关注新群体的增长,从而忽视了现有群体的保留和维护,导致增长和损失的比例扩大。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必须掌握新的和丢失的洞,增长的洞可以继续扩大,但丢失的漏斗必须得到控制。建议大家在群满的时候发一些小福利或者做一个小抽奖,让用户觉得这对他有价值,从而不轻易退出群。你也可以发送一个小组公告来表明,你将在这个小组中做一些小活动,给你一些东西,这样用户就可以有一定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这个小组不仅在这个活动结束时毫无意义。每个人都会对裂变增长有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我认为所有活动的核心逻辑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对于裂变,我认为只要我们找到核心点,增加努力,做好入口端的流量开口,它就会成功一半。
以上就是关于深度案例分析:关于裂变的一点心得的相关介绍,更多深度案例分析:关于裂变的一点心得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深度案例分析:关于裂变的一点心得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