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5:02:17 阅读(151)
很多人说操作是一篮子,什么都要做。特别是在小公司,今天写文案,明天搞活动,后天分析数据。很多时候,事情太忙了,更不用说系统学习了。那么,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事情串起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操作呢?本文从追本溯源、建模分析、操作方法论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对操作的理解,全书6210字。首先,无论你是准备进入运营坑,还是刚刚开始运营,甚至是工作了几年的部门,我相信都会有一个问题“什么是运营?”“是的,到底什么是操作?每当有人问:“你在做什么?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会说自己在做操作,但是操作是做什么的呢?这时,也许你脑子里飞过了一堆东西,却不知从何说起。所以后来,当别人问他们做什么时,他们基本上直接说他们在做互联网。但在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说:“哦,你从事IT,可以修理电脑,我家的电脑最近有点慢,有时间帮我修理电脑……”。我相信你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困境。这个时候你特别想告诉他吗?我!不!是!修!电!脑!的!我是...好吧,废话不多说,下面开始进入正文。要知道任何职位其实都不是凭空出来的,肯定是可以追溯的。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运营,让我们来看看运营是如何演变的。从传统产业的角度来看,围绕产品的相关功能可分为: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基本流程是:工程师首先设计产品的基本模型风格,然后将产品模型交给工厂批量生产,最后将产品带到市场销售。这个过程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而过渡到互联网,职能分工其实无非是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但这里的核心区别在于产品的定义。与传统产业相比,产品以实体产业为核心,互联网产品以虚拟知识和技术的形式呈现。它们可以是软件、网站、公共账户等。然而,所有的变化都是不可分割的。在互联网上,负责产品设计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经理,负责产品生产是我们经常说的技术,最后负责产品营销,是的,是我们,操作!身为经营者,我们不生产产品,但我们是产品的搬运工。我们的目的是用一切手段(当然在法律范围内)让产品从公司“搬”到大众。不断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使用我们的产品,认可我们的产品。在这里,让用户从了解产品到识别产品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营销。因此,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运营的本质实际上是营销。网上解释了营销的定义:简单来说,营销就是挖掘用户需求,通过不同的手段推广、传播和销售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让用户了解、使用和识别我们的产品。这不就是我们的操作吗?然而,营销互联网产品并不是一件短期的事情,它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因此,运营分为:产品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等;当然,如果你想根据产品类型进行划分,你也可以分为游戏运营、电子商务运营等。与运营相关的岗位越来越多,相信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会细分出更多相关的岗位。但无论如何细分,最终运营还是围绕产品和用户进行营销。所以以后别人问你是干什么的,你可以说:我是做网络产品营销的。2、建模分析和运营有很多分工。不同的职位将有不同的KPI,如“我们媒体”的粉丝数量、应用程序的下载、保留、用户满意度、产品收入等。KPI很多,但一般来说,拉新、留存、转化是运营的核心目标。在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中有相应的阶段性目标。但如果从最终目标来看,无论是运营还是营销,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产品。为何说产品的实现?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这个资本市场上,只有一种产品能够实现,它才有价值。只有有了价值,产品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实现产品的能力非常重要。既然说到运营是为了实现,那么运营的核心目标与产品收入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仍然是一个老套路。让我们从传统的线下来看看商店的收入是如何形成的。一般来说,线下商店的收入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公式表示:商店收入=客流*购买率*客户单价。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影响一家商店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商店的客流、购买转化率和顾客单次购物的总金额。你可能会说,还有回购率、网上订单购买等。为了简化模型,我们暂时不考虑。因此,简单地说,一家商店的收入主要考虑的是:更多的人单次购买和购买更多的东西。与线下相比,在线互联网有很多商业模式,但事实上,只要我们掌握用户和转换这两个关键词,就很容易理解互联网产品的实现。这里我总结了两个模型,这两个模型其实对如何理解操作还是很有好处的。模型1:产品收入模型产品收入=活跃用户*产品转化率*单个用户价值活跃用户数量:活跃用户数量,类似于传统商店的客流。产品转化率:这主要是指用户为公司创造收入时的转化率(包括购买率、广告点击率等),类似于传统商店的购买率。单用户价值:单用户价值,类似于传统商店的客户单价,也是我们常说的ARPU。运营的本质是营销,其实营销最终是为了实现,所以这个模型自然是推导出来的。那么,如何理解这个模型呢?首先,让我们谈谈产品收入。在互联网思维方面,实现产品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广告、提供产品服务、销售产品等方式实现。但实现的前提是你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用户,在互联网上,没有用户就没有价值。因此,用户是实现产品的基础。然后是活跃用户。既然前面说用户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把用户作为模型的一部分呢?很简单,很多产品的用户只是过客,来了就走,只有用户在你的产品里继续活跃,以后才有付费的可能。所以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更多的用户继续活跃在你的产品上。而且是产品转化率,这里你要做的就是让用户认可你的产品。只有当用户认可你的产品时,他才能为你的产品付费。假如一上来就让人看广告或者买你的东西,你说他愿意吗?当然,有些人肯定愿意买,但这绝对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是单个用户的价值,这可能很容易与转化率混淆,但事实上,只要你想想,就很容易区分。转化率,考虑如何让用户购买,从0到1;单个用户价值考虑的是如何让用户从1到100购买更多的问题。在理解了这个模型之后,很多工作都可以代入这个模型。例如,如果你的上级让你考虑如何提高产品的收入,你可以从用户和转型的两个方向不断完善你的计划。或者当你去分析产品的情况时,你也可以从这个模型开始,不断地拆卸产品。一般来说,只要操作相关,这个公式基本上是可用的。所以记住这个模型,多使用这个模型。此外,在设置KPI时,合理使用这个公式会产生奇效。模型2:用户活跃保留模型月活跃用户数=当月新增 (上个月新用户*上个月新用户当月留存) (前月新用户*前月新用户第二个月保留) ……PS:这里的活跃周期不一定是按月计算的,可以按周计算,也可以按天计算。具体来说,应该根据产品属性来考虑。新用户:首次下载或使用产品的用户。活跃用户:在一定周期内登录或使用过产品的用户。保留用户:使用过产品的用户,经过一段时间后,继续使用该应用程序。这个模型可能看起来很长,但实际上相对简单。比如说明一下,就比较清楚了。假设我们的应用程序每月增加10W,然后每月失去50%的用户(每月保留50%),应用程序上线3个月后的最终活跃用户数量是多少?使用模型2,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个月,这些用户都是活跃用户,所以7月的活跃用户是10W。第二个月,5W用户在7月份流失,因此7月份只剩下5W用户,8月份有一批新用户,因此8月份的活跃用户为10W 5W,总共15W。在第三个月,7月份的用户又损失了一半,所以7月份的用户只剩下2.5W,8月份也损失了一半,所以8月份剩下5W,9月份是新用户,所以9月份活跃用户是2.5W 5W 10W,合计17.5W。当然,假设每月的新增和保留是不变的,数据实际上经常发生变化。但无论数据如何变化,只要你知道活动与新的和保留的关系,你就知道如何计算它。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想,这个模型有什么用?其实模型二可以说是模型一的一部分,按理说这个公式完全可以放在模型一上面。但我没有把它放在一起,因为我认为活跃用户对互联网来说太重要了。可以说没有模型2,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和传统营销没什么区别。有些人可能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营销渠道。但从运营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营销渠道,更是一个运营的市场。因此,模型二是让我们考虑如何以互联网的思维进行营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运营。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模型?在理解了添加、活跃和保留这些词之后,我们更好地理解产品流量。产品流量的核心是新增和保留。流量在互联网上至关重要,流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别人下载,下载后如何让他们留下来,这里的保留比新的更重要。想想你的产品不能留住用户,即使有更多的用户。但是你的产品做得很好,只要有一定的基础用户,以后还是有可能做大的。但如果产品不能留住用户,产品就很难做大。请记住,用户的第一次体验非常重要。如果用户对您的产品的第一印象特别差,您可能需要花费10倍来恢复用户。因此,在产品的早期阶段,不要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更多地考虑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稳定核心用户,这是最关键的。以上基本完成了操作建模。通过两个模型,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四个操作的核心:创新 、 留存 、促活、 转化。看到这四个工作核心,你觉得特别熟悉吗?你有没有想过AARR模型?AARR模型包括获取用户、提高活动性、提高留存率、获取收入和自传播五个方面。前四个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解释了。那么如何理解这种自传播呢?事实上,自我传播是为了让用户识别我们的产品。当用户识别我们的产品时,他们会开始推荐我们的产品。产品在用户的自发推广中不断形成品牌效应,最终使产品实现自我成长。当然,这里的操作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快速启动增长的“引擎”,但最终转动飞轮仍然取决于产品本身的价值。因此,操作是催化剂,但真正让用户产生化学反应的是产品本身的价值。3、操作方法论操作是一个篮子,尤其是当你第一次接触操作时,你会考虑不断地把东西装进去。平时学了很多东西,想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跳出那些枝叶,找到我们工作的根源,并逐步模块化和系统地了解我们所知道的知识。让我们谈谈我自己总结的几种方法论,作为操作。1.用户至上之前提到的运营的本质是营销,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呢?营销的本质: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客户需求。营销最终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作为运营商,首先要以用户为核心,用户至上。这就要求我们从用户的角度洞察用户的需求。操作往往是最接近用户的角色,用户会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产品的感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他们的真实需求,并通过各种方式将他们的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用户对产品非常重要。可以说,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生死。因此,运营需要牢记的第一条,多倾听用户的声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解决用户的需求。2.数据驱动运行良好的解决方案永远不可能一次找到。解决方案总是有改进点;但是如果你缺少数据,你将失去判断的能力,找不到后续优化的方向。因此,数据尤为重要。在判断优化效果时,不要拍脑袋,多用数据说话。事实上,参考之前的模型一、二,我们可以发现,操作中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可以量化的。量化的目的是找到解决方案的最佳解决方案,就像解决函数(参考模型1、2)一样,找到产品最有可能突破的增长点和数据平衡点,不断实现用户增长。作为一种操作,我们需要不断拆除用户的行为,根据拆除的用户行为建立用户行为的转换漏斗,并监控用户各级转换路径的相关数据。这样,用户的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数据量化,你也可以从数据中找出问题,判断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因此,数据驱动操作并不过分。核心数据,让数据作为引导产品前进的指南针,不断引导我们前进。我们要做的
以上就是关于运营的追本溯源、建模分析及运营方法论的相关介绍,更多运营的追本溯源、建模分析及运营方法论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运营的追本溯源、建模分析及运营方法论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