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6:07:50 阅读(145)
这种情况可以概括为:想用奖励驱动用户,用户还是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如果利诱失败了,我该怎么办?(色诱...啊呸!)你可能会想到这样的解决方案:如果资金允许,换一个更大的诱饵;在同样的成本下,根据人们的喜好,换一个更有吸引力的诱饵;改为彩票活动,使用锚心理;与其他公司合作,以换取更多的礼物。...然而,以上仍属于诱惑的范畴。如果不使用这种方法,我们还能做什么?今天师父给大家讲了一个新套路:唤醒身份认同感。1.人是怎么做决定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衡量利弊。从自身利益出发,分析哪种选择最有价值。二是基于身份认同做决定。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是从群体利益出发,像我这样的人会如何选择。即使可能损害自身利益,也会做出与身份相匹配的决定。这个结论是斯坦福大学教授詹姆斯·马奇(JamesMarch)发现的。事实上,即使在非常追求利益的政治领域,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密歇根大学有一位名叫唐纳德·金德的政治学教授(DonaldKinder)。他分析了过去30年的法律建议,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选民在投票时不会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医疗资助的人不一定比有健康保险的人更支持国家医疗保险;公立学校的学生家长不一定比其他公民更支持政府资助教育;职业女性不一定比家庭主妇更支持对职场女性有益的政策;...可以看出,自身利益对政治主张的影响不是100%。那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呢?唐纳德·金德说:“微不足道!政治群体分化的基础可能是种族、阶级、宗教、性别、地区、政党和行业,或其他维度。这与直觉完全相反,也证实了人类确实有不同的决策方法:利弊衡量和身份认同。2.回到开头的问题。由于个人利益无法驱动用户,如何利用身份认同感?这是一个新问题:唤醒用户哪种身份能让他觉得自己应该参加活动?一起试试。如果新产品介绍会的产品是空气净化器,也许我们可以唤醒父母的身份认同感。假如以这种方式介绍活动,相信成功率会明显高于赠送餐具。你也可以再试一次。如果产品是智能扬声器,你能想出什么方法?私下想想。3.然而,身份认同并不是一个新的想法。当孔子谈到“君子”和“恶棍”时,他们已经使用了身份认同。小米、豆瓣、知乎、哔哩哔哩等产品也有明显的身份属性。利用身份认同感,可以提高用户忠诚度、归属感,唤起行动。这样的案例很多,我就不再举例了。然而,还有另一种情况更机智。他们反过来使用身份,减少产品的使用次数。怎么回事?原来,为了鼓励吸烟者减少吸烟,澳大利亚规定所有香烟都改为统一包装:橄榄绿被广泛使用,被烟民称为“历史上最丑的颜色”;最小化品牌名称,将规定的字体和字体大小放在规定的角落;大面积打印警示照片和警示语言(以前有过)。目的是消除香烟的包装差异。如果你不仔细看,很难区分香烟品牌。这个动作有效吗?调查显示,政策实施10个月后,拨打禁烟热线的人数增加了78%,年轻人吸烟人数显著减少。然而,老吸烟者仍然吸烟,吸烟成瘾很难戒烟。更直观的效果是,一年后,许多国家开始效仿澳大利亚。为什么统一包装后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消费者失去了品牌意识。最初,香烟品牌与身份相匹配,富人抽的烟与穷人不同。但统一包装后,香烟品牌再也无法从外观上区分了。而且包装太丑,对吸烟者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更有趣的是,虽然烟厂没有降低质量,但很多人认为香烟的味道变差了,这也受到了包装形象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发现,一旦身份感被消除,产品的吸引力就会降低。4.总结今天的文章:想让用户采取行动,但当诱惑失败时,我们还能做什么?试试“唤醒用户的身份认同感”。这是因为有两种基本的决策方法:一种是衡量利弊。判断哪种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二是基于身份认同做决定。从群体利益出发,像我这样的人会如何选择?利用身份认同感不仅可以用来唤起用户的行动,提高品牌忠诚度;也可以反过来用,减少用户数量,可以用于公益项目。欢迎留言,谈谈你的想法,和师父交流。
以上就是关于如果对用户“利诱”失败,那不妨试试“唤醒用户的身份认同感”。的相关介绍,更多如果对用户“利诱”失败,那不妨试试“唤醒用户的身份认同感”。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如果对用户“利诱”失败,那不妨试试“唤醒用户的身份认同感”。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