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09:50:33 阅读(158)
7月1日,梁哥在小密圈开了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其实是有感觉的,因为最近在和谐「得到」学生们谈论所谓「运营思维」的大命题。世界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12年前,当梁哥进入这个行业时,他没有「运营」同样,这种工作也没有「产品经理」这种工作。这件事,也是12年前入行的韩叙,可以为梁哥作证,哈哈。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年(请注意,是当年)没有产生这样的分工要求。当你看到今天,一个优秀的应用程序将每两周更新一次,每四周更新一次大版本时,请知道,12年前,一个BS结构网站通常每年修改一次,这是一个决定,让老板紧张很长一段时间。在那个荒野的时代,什么运营不运营,产品不产品,用户体验?那是什么,全靠美工GGJJ的审美?但毕竟时间在一点一点往前走。饱暖思淫欲,这句话真的很好。当人们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许多供应商的满足时,比谁更了解我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因此,产品经理开始受到重视,同样的规划职责也存在运作,但迟到了。12年前的「网站编辑」、「网站策划」和今天一样的职位名称,做的工作可能大相径庭。或者说,今天这两种工种所承担的职责,其实不到12年前同样做这两种工种的员工职责的一半。而这种数量级的差异,其实只是用感觉拍脑袋写出来的。「运营」事实上,这个词被大量提及。在我的印象中,它是在2010年之后。事实上,我要感谢周鸿祎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主动提出的。事实上,「好的产品不是开发出来的,而是运营出来的。」。而「运营」事实上,在2010年之前,网络游戏领域是最常用的一个词。这就是为什么网络游戏公司为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运营人才。比如盛大这样的公司,早年一直盛产经营人才,甚至被称为「黄埔军校」。自2014年连载《从零开始操作》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让所有做操作的人感到困惑。也就是说,很多人在知乎回答了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亲自讨论和交流。在所有从业者看来,操作其实很容易说,因为所有的操作都围绕着两件事。第一件事叫用户规模;第二件事叫盈利能力。说白了,操作就是赢用户,留住用户,因为有用户而赚钱。至于是让用户付钱还是靠用户赚钱,那就另说了。然而,很难说操作,因为所有的操作工作都是极端的琐碎和细节。在我看来,《从零》的价值不是第一本关于互联网运营的书,而是第一次试图把运营说清楚。如何解释清楚?恐怕不能用大而化的操作思维,因为没有做过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和虚拟;用细节数据验证操作假设构成操作业务闭环,恐怕无法促进产品演变,因为这一级别的大多数操作人员还没有机会理解这种事情;想想看,我们只能利用操作中关心的主要事项。这就是所谓的内容、活动、用户。关注内容是因为所有产品都必须包含内容,从产品字符串到产品依赖内容生存;关注活动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必须做活动,所以基本上足以解释活动本身;关注用户,因为一切都围绕着用户,但大量的操作和产品实际上对真正的用户操作没有感知,因此,只是拿出来聊天。事实上,运营主要关注数据,因为只有数据是运营工作安定下来的唯一资本。事实上,操作主要关注数据,因为只有数据是操作工作的唯一资本。只是这种事情啊,太难说了,所以削弱了。运营其实是一件苦差事,但说中国运营商高一点就很牛逼。Opration基本上是一个对应国内运维工作的词,因为外国人从来没有操作过。而相应的操作,是这两年才有的词,叫「GrowthHacker」,一个需要一个组织在国外完成的工作,在中国更多的时候依赖于一个部门或2、三个人,这是一份伟大的工作。然而,很难让每个人都知道甚至同意这一点。因此,人们需要建立运营标准化,完成基础建设。否则,每个人都想变高,但这件事啊,有点难。现在和未来只是时空的交错。说实话,运营和产品一直是一家公司。作为一个著名的运营商,我对产品的看法一直是产品必须是1,而运营总是0。没有产品的运营,就不可能做到。如果没有运营的支持,产品的发展速度就不会更快。并不是说我对运营的发展并不乐观,而是我认为仅仅运营的发展是没有用的,过分强调运营的独立发展可能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如果你还记得,在产品经理很受欢迎之后,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大量的产品经理,只关注前端交互和所谓的用户体验,但不太关心整个产品的过程和结构,没有人愿意冷静下来做背景产品设计。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只关心前端的互动和体验,就很难在工作场所进一步发展。事实上,我真的很想告诉你,后台产品经理实际上可以是不可战胜的,但似乎我没有这个位置,估计没有人相信。
以上就是关于在你从事运营的不同阶段,你会直观感受到不同的「运营」。的相关介绍,更多在你从事运营的不同阶段,你会直观感受到不同的「运营」。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在你从事运营的不同阶段,你会直观感受到不同的「运营」。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