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4:39:57 阅读(197)
对于熟悉微信的用户来说,企业微信在功能上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除了类似微信的聊天功能外,还集成了公共电话和电子邮件功能。在移动OA功能方面,结合公告、考勤、请假、报销等功能。还有一些更适合办公场景的功能,比如“收据”功能和“休息”功能。微信官方账号作者吴嘉贤认为,微信自然不是生产力工具,生活与工作不隔离,数据没有云,数据没有结构化,使微信往往是降低生产力的工具。此外,企业微信不是以其他品牌名称进入2B市场,而是作为腾讯的第三只“鹅”,它必须被赋予企业级应用市场圈的负担,并与当前声誉良好的企业IM应用阿里钉竞争。在百度指数方面,企业微信这几天已经跑赢了钉钉 业内知名的腾讯风格是,进入市场比较晚,然后放大市场先锋的优势,再进行反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过去两年在美国迅速崛起的Slack是企业微信开发团队的重要“参考”对象。(Slack的CEO早就看到了微信在平台上的成功)Slack正式发布了过去两年日常用户的增长趋势 Slack于2014年2月正式发布时,迅速达到1.7万用户,一年后达到52万,两年后达到230万,其中近68万是付费用户,约占1/3。Slack的年收入预测值每六周增加100万美元。投资者对Slack也非常乐观,因此截至2016年初,Slack已融资7次,总计约3.4亿美元,公司估值近3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微信能否超过“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办公软件”Slack的增长速度?让我们来看看Slack的应用程序发布轨迹值得学习:在一个叫TinySpeck的办公室里,StewardButterfield(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和Flickr的创始人之一,找到了应用程序“铁杆粉”——早期用户Slack诞生了。有趣的是,Butterfield是在开发游戏的过程中开发Flickr作为团队共享图片的工具,Slack也是Butterfield团队在开发游戏时开发的工具。与大多数籍籍无名的初创APP不同,butterfield是在最后一个失败的Glitch(网页游戏)中走出来的。他就是我们近年来所说的“连续创业者”,他的下一个项目自然会吸引互联网行业的注意。自2012年11月Glitch宣布关闭以来,Slack一直从Butterfield的嘴里透露出来,可谓挂足瘾。当月,他在推特上写道:“我们将开发一些独特的通信技术,使用游戏世界之外的一些应用程序,一个更小的核心团队将专注于开发这个新产品。“Slack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聚合平台,自我定位是一个“电子邮件杀手”,希望解决电子邮件经常爆炸而忽略重要电子邮件的问题。Slack内置了各种企业级Saas软件的API接口,将分散的沟通方式聚集在一个地方,并将邮件、IM、Slack的统一Dashboard显示了短信、Yamer工具、企业内网、Wiki等信息。从功能上讲,实际上是整合和统一搜索聊天组的大型工具集成文件。此外,Slack还集成了Twitter、Zendesk、crashlytics、heroku等服务将其通知提醒、bug跟踪等数据整合到公司的信息流中,对程序员来说太实用了。回顾2012年,据IDC当时报道,过去两年团队合作和企业社会应用发展迅速,2012年上半年企业合作软件销量增长15%。首当其冲的是Yammer,2008年9月推出的企业社交应用(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内部论坛社区),于2012年6月被微软收购。这种流行现象的背后揭示了企业间跨团队合作的需求多年来没有得到满足。一旦出现合适的工具,团队合作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效率可以提高,这无疑会让所有用户都爱上它。那么当时可以免费使用的企业合作应用是什么呢?Basecamp、GoogleDocs、GoToMeeting、Skype、Mindjet等等。听起来都像上个世纪的产品。这类大型企业使用的产品,却与美国科技行业新兴的思维格格不入。2011年,提出了精益创业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天下武功,只快不破”的道理。互联网初创企业不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人数越来越少,地域跨度越来越大。这些创业团队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合作,甚至共同开发应用程序。如何更快、更有条理地沟通实际上越来越迫切。早在2010年,Hipchat就开始开发和推出作为企业合作通信应用,但到2012年初,一些用户指出,该产品的体验是爱恨交加的:主要是由于移动终端的不良体验和Mac系统资源的过度占用。这导致用户在发现Slack更好后立即投入Slack的怀抱。天使轮投资后,Hipchat没有其他融资,产品更新迭代停滞不前,失去活力。所以Slack的早期用户几乎都是科技行业的小公司,一大波都是从Hipchat中“叛逃”出来的。到目前为止,有人认为Slack给小团队带来了更多的好处。根据Slack的问卷,用户平均工作效率提高了32%,E-mail使用率降低了48.6%,会议减少了25.1%。79%的用户认为团队文化有所改善,80.4%的用户认为团队更加透明。邀请注册,一年多的内测,积累口碑:总之,不要急于正式发布让我们回到butterfield的故事。到2013年3月,Butterfield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工作中使用Slack。但他们知道,这只能反映企业的需求;到2013年5月,他们已经准备好为更多的用户服务。Butterfiled回忆道:“我们甚至哄骗其他公司的合作伙伴来尝试我们的产品,并向我们提供反馈。包括房屋管理软件制造商Cozy和音乐服务应用Rdio。“一开始,大约有6-10家公司试用我们的产品。很快,Slack团队意识到,随着团队规模的增长,他们的产品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utterfiled说:“尤其是Rdio,这家公司比我们大得多。他们花了一段时间给一个小波前端开发人员,然后扩展到整个工程团队。最后,整个公司的120人都在使用Slack。“突然间,从一个大团队的角度来看,Slack看起来真的很粗糙。Slack的开发团队对产品进行了一些修改,并不断迭代。“我们的部分工作是与一些积极的大团队分享Slac。为每个阶段更多的公司提供试用,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创始人Butterfiled于2015年11月表示,“微信与我们为企业用户所做的非常相似。”也许Butterfiled有Glitch的教训,宁愿慢慢抛光产品,实现用户增长缓慢,以优秀的产品质量创造声誉。例如,他们在2013年3月的推特上发布了“SlackWallofLove在过去的两年里,Slack爱心墙已经收集了10多万个赞。这堵“墙”对于一个从未听说过Slack的用户来说是完全有说服力的。“SlackWallofLove“(Slack爱心墙)到2013年夏天,Slack可以进行更广泛的试用。8月,Slack发布了预览版(即产品正式开发7个月后)、iOS和Android应用版。“这实际上是我们的内部测试,但我们不想称之为内部测试,因为人们会觉得内部测试期间的服务非常脆弱或不可靠。“Slack开始采用邀请注册试用制度。在邀请注册的第一天,有8000人试用Slack(23家媒体报道);两周后,这个数字达到了1.5万。虽然butterfield的持续创业确实是媒体感兴趣的话题,但媒体只是提供背书,真正能打动新用户开始使用新型Slack的影响者是老用户。根据butterfield的计算,其实只有20%的关注来自媒体。“剩下的80%是人们自己写的。我从不去新闻网站。网站上的内容太多了。但我会注意我的朋友在看什么,在分享什么。从Slack早期的应用发行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定义和满足早期用户核心用户的需求。早期用户是新产品用户之一。他们是第二类创新用户,占所有潜在用户的13.5%。这类用户大多在产品介绍期和成长期使用新产品,对后期用户影响很大,对创新传播有决定性影响。稳步建立声誉,在产品成熟之前不要急于推广企业微信,例如,在目前阶段,估计最愿意使用企业QQ邮箱和腾讯其他企业产品,这些公司也可能是企业微信粉丝用户,一旦开始不会丢失,所以通过他们积累声誉,是企业微信应该选择分销策略。相比之下,即使钉钉已经把广告贴在了家门口,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上,这种上门“挑衅”也就不足为奇了,官方后续的冷处理其实也表现出了态度。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微信是否可能超过“史上发展最快的办公软件”Slack的增长速度的相关介绍,更多企业微信是否可能超过“史上发展最快的办公软件”Slack的增长速度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企业微信是否可能超过“史上发展最快的办公软件”Slack的增长速度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