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讲堂 >运营知识>聊聊“移动内容分发”

聊聊“移动内容分发”

2020-12-17 14:13:40 阅读(131 评论(0)

【导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BAT在中国互联网上占据了三分,几乎没有变数。百度连接人与信息,阿里连接人与商品,腾讯连接人与人,形成搜索、电子商务、社交三大生态帝国。从2008年左右的移动浪潮开始,形势正在逐渐变化。移动端入口的碎片化存在,内容分散到不同的渠道。谁掌握用户获取内容的渠道,谁就有移动终端的入口能力。让我们来看看移动内容分发的现状。1、从单一市场到多元化渠道:苹果在移动终端上完全颠覆了运营商的控制权,控制了iOS应用生态。后来的Android系统因为开放给了第三方分发渠道的机会,官方Play变成了小众。由于免费是一种趋势,应用市场的性质正在减弱,分销形式多样化。除了最常见的应用市场外,还有桌面助手、手机浏览器和手机管理软件,以及围绕应用程序的发现、评论和共享工具。用户“安装应用”的渠道不容小觑,预装。在购买手机或重新安装系统后,用户通常有30多个或更多的内置应用程序。无论用户是否需要,预装者都会将应用程序“插入”到手机中,以满足推广需求。预装渠道包括手机制造商、ROM制造商、运营商、终端商店,甚至电子商务网站也可以刷手机,安装几个。有时候预装后会抹去别人的预装,应用要活在用户手里并不容易。应用分发渠道多元化发展,但应用分发能力仍供不应求。水太多,闸门太多,但很窄。App的数量级已经达到了百万级。DCCI报告显示,Android用户的平均安装应用为29个。应用数量与用户消费应用能力的矛盾使得应用程序获取用户的成本极高。据说游戏《我叫MT》平均每个用户要花5元。这不是最高的。除网上下载渠道、线下预装渠道外,还有面对面的推广渠道。咖啡馆的应用推广,机场附近的出租车应用推广,甚至通过垃圾短信或iMessage推广,都提高了应用程序获取的成本。2、从单一内容发布到综合系统:应用分发已从单一渠道转向综合系统。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内容获取需求和应用程序获取方法。各大应用分发商纷纷渗透到其他领域,包括论坛、PC助手、搜索、手机助手等。360做了雷电搜索,增加了电子书、壁纸、音乐等内容。百度搜索扩展到手机助手,收购91无线。App面向的设备也逐渐从智能手机细分为手机市场、平板电脑市场和电视市场。没想到Glass、Watch市场很快就会出现。从用户分发到预装分发。百度、阿里、腾讯纷纷推出自己的ROM。百度还收购了创新车间孵化的零食OS,投资了刷机软件卓大师,腾讯收购了刷机精灵。这似乎还不够。巨头们试图推动手机或自主品牌手机。例如,360有一个特殊的机器供应策略,希望从硬件层面控制分销能力。三、从本地App到多种分发形式:移动互联网的一切都是碎片化的,包括内容形式。一般来说,App是指NativeApp。微信、微博、游戏等高频需求使用本地应用更加方便。这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因为本地应用程序具有更高的呼叫权限、更个性化的功能定制和离线数据支持的优势。本地应用程序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个李彦宏已经炮轰过了,App很难被发现,更难保持活跃。信息孤岛导致内容无法检索,开发成本高,应用数量仍保持在百万水平。超过6亿个PC网站,许多网站和传统企业都没有App。互联网是长尾效应明显的地方之一。不受欢迎的搜索词,电子商务的长尾商品,广告商的中小企业。然而,长尾效应无法在Nativeapp系统中发挥作用。“马太效应”显而易见。用户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流量和下载量,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奔向明星应用。WEB仍然有价值。其优点是开发成本低,一次开发多处移植,适合浏览器。未来的趋势是应用、数据和计算一切都走向云端。但由于移动网络环境和HTML5技术,WEB仍有一个推广的过程。乔布斯还说:“Web是未来,尽管Native在这个阶段给了用户更好的体验。如果现在的开发者不能有效地使用Web技术,那么他就会落后。但是如果你过于依赖Web,完全不需要Native,那可能不是一件好事。“WEBApp的流量和持续时间增长非常缓慢。但仍占总时间的20%左右。因此,WEB内容的分发不容忽视,只有一个渠道:浏览器。国外第三类重要的应用形式叫Hybridapp(混血app或杂交app)。Web内容由平台级App调用浏览器内核嵌入,与App相似,还具有语音互动、搜索、自定义菜单、账号系统等功能。代表有微信公众账号和轻应用。要成为Hybridapp,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自己已经是超级app了,只有拥有大量用户才能谈到帮助第三方分发内容。四、移动终端内容分发模式现在梳理谁掌握这些渠道,由于竞争对手太多,空间有限,这里只列出了更著名的市场份额。NativeApp用户端分发:苹果虽然越狱,但主要分发渠道是AppStore;暂时忽略WP系统。根据DCCI最近的一张图片,安卓的数据是今年第二季度的。    1、互联网企业、第三方初创企业、终端制造商和运营商应用市场四大类。移动电话制造商在出厂时内置了应用市场,运营商则是定制机预装或销售渠道预装。虽然终端商和运营商的份额较小,但分销能力较强。他们直接将应用程序插入系统,部分用户无法卸载;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应用市场插入并继续分发。 2、百度拥有7.04%的自有份额,加上91的收购和91的安卓市场,24.1%的份额排名第一;360份额13.79%排名第二;其次,豌豆荚10.12%排名第三。后续依次是腾讯,Google、三星、小米等。小米的位置值得注意。3、左边依赖右边,虽然互联网公司的分销能力很强,但很多时候仍然依赖终端制造商或运营商的渠道。底层(系统、硬件)控制力越强,离用户(商店)越近,影响力越强。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总是想做自己的系统和硬件。Nativeapp预装分发:刷机工具:卓大师(百度战略投资,据说小米要收购)、刷机精灵(腾讯收购)、定制ROM刷机(百度和腾讯有联系,但最终没有协商):MIUI、点心OS(百度收购)、百度云ROM、阿里云ROM、TITA(腾讯)、三星、苹果、小米、乐蛙、锤子智能手机HTC、联想Webapp分发:浏览器:Android自带浏览器、UC浏览器、QQ浏览器Hybrid(杂交)app分发:微信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百度搜索app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但百度轻应用刚刚启动,临时分发能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发能力排名:移动分发能力阵营已经区分,寡头远未形成,豌豆荚成为变数。分发能力排名:移动分发能力阵营已经区分,寡头远未形成,豌豆荚成为变数。在Nativeapp方面,百度在收购91无线后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360。搜索引擎是一种自然的分销渠道。收购91后,百度形成了移动搜索和应用分销的“双引擎模式”,成为中国最大的应用渠道。而360则是PC端导入,移动端协调,雷电搜索则是探索。第三名不是互联网巨头,而是创新工场孵化的豌豆荚。这是豌豆荚的荣耀,也是机遇。进入应用分发第一阵营的百度、360和豌豆荚。如果腾讯获得豌豆荚,将与360争夺第二名。如果360得到豌豆荚,将威胁百度第一。阿里买豌豆荚还是只能屈居360后做第三个。阿里巴巴似乎对Native应用程序的分发并不感兴趣,只有阿里云ROM的友谊出现了。为了支持自己的数据战略,阿里购买了同样是创新工场孵化的友盟。友盟是数据服务,不是渠道。而且巨头想买就买不到。豌豆荚王俊宇在91无线收购后立即表示:所以即使其他人能以更少的用户出售天价,这也与我们无关——因为你追求的地平线上的山不是一样的。今年5月,有传言称联想乐商店将收购“豌豆荚”。如果它不能生存,它就不应该受到纯硬件供应商的委屈。豌豆荚Q2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这绝对是一种良性资产。百度的分销能力仍然只占20%,整个市场还不成熟。百度、360和腾讯都在应用市场、桌面助手、搜索引擎、手机助手、刷软件ROM、多层次的终端准备。不清楚谁会成为Nativeapp分发的寡头,豌豆荚是最大的“变量”。如果乔布斯的话是实现的,谁是未来移动分发的主要起起落落?如果乔布斯的预测正确,移动分发能力将是另一种情况,“Web是未来”。Google、UC和腾讯凭借浏览器的优势掌握了WEB内容的入口。腾讯的另一个优势是基于微信的Hybridapp。这就是为什么百度在Nativeapp上首次发布,还要大力推广轻应用。轻应用是一种Hybrid(杂交)App,也属于Webapp。轻应用是否成功还有待验证,百度需要增加浏览器的份额。虽然360浏览器在PC端的份额仅次于IE,也有安全、快速、不同定位的产品卡,但移动浏览器的份额仍未能进入第一阵营。记得周鸿祎曾经说过看手机浏览器的衰落。360暂时没有表态Hybridapp。阿里在移动分发领域几乎缺席,Nativeapp被边缘化,Webapp在紧急情况下投资UC购买保险。Hybridapp?阿里做了一个基于淘宝的公共平台的微淘。最近没听到消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移动内容分发能力上,各家喜忧参半,百度和360在Nativeapp分发端非常强大,但在Webapp上却非常强大、Hybridapp还缺乏肯定性。虽然腾讯在原生app上不上不下,但因为微信看起来不错,未来也不错。豌豆荚和UC浏览器这两位企业家有机会与巨头竞争。至于阿里巴巴,在这方面话语权不强。也许阿里不是CARE。它需要分发商品、资金、物流和数据。

以上就是关于聊聊“移动内容分发”的相关介绍,更多聊聊“移动内容分发”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聊聊“移动内容分发”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内容来源:网络,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首页

产品

万商学院

客户服务

会员中心

当前站点

h

选择站点

全国站成都

一 客户顾问-张三

已为0个客户提供专业互联网服务咨询
  • 手机号码
  • 验证码图形验证码换一张
  • 短信校验码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