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3:40:13 阅读(194)
导语“能坚持一年的自媒体人很少;能坚持10年的自媒体人是伟人”。微信自媒体运营越来越重,他们正试图克服各种困难,跳出单一的商业模式,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开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写一些行业分析或八卦,微信网民互动,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如今,微信自媒体的运营似乎越来越沉重。“能坚持一年的自媒体人很少;能坚持10年的自媒体人是伟人”。运营“鬼脚七”微信账号,在淘宝上搜索就职文德。在过去的一年里,微信用户的规模飙升。微信公众平台本身的精准到达特点,使微信成为自然媒体平台。“一对多,自广播”,很多媒体人从微博等平台迁移,在微信上做自媒体。来自近水楼台TMT领域的第一波尝鲜自媒体群体。有一段时间,从原来在央视工作的罗振宇到程苓峰,再到《21世纪商业先驱报》的记者曾航,财经媒体圈只有30多个账号。他们开设了“罗辑思维”之类的设计、“云科技”、“移动吐槽”、“科技观察”、像“山寨发布会”这样的账号。另一类账户属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或企业家。比如“鬼脚七”和“小道消息”。他们善于表达,对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个人写作风格,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吸引粉丝继续观看,这就是所谓的“迷人的个性”。在此期间,在收到唯品会、搜狐等公司的广告订单后,程苓峰的“云科技”账号极大地刺激了同行。有一段时间,微信自媒体的商业化似乎就在眼前。为了共同发展壮大,他们还发起了许多自媒体联盟,以实现团结生存。对于自媒体人来说,人们对微信媒体属性的探索、推广和各种商业化尝试,似乎让人们对微信自媒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比较下,有经验的自媒体人在信心和担忧的交织中进入了躁动期。他们试图克服各种困难,跳出相对单一的商业模式,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不容错过的微信公众平台必须说,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变化的时代,躁动似乎比缓慢更安全。2012年,微信用户从1亿跃升到3亿,人们在微信上的停留时间增加,微信的媒体属性逐渐显现。“无论是用户群还是社会关系链,都很难有一个比微信更独特的新平台,这几乎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必须使用的先发平台。”苏娟说。她在微信上开设了“她的生活”女性期刊,专注于女性的情感营销。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新的微信公共平台上,平台运营商可以自行排版,但文本或图片每天向订户发送一次“微信”,逐渐形成了媒体的原型。在某种程度上,微信的媒体属性并非官方赋予的,而是依赖于用户的自我探索。就性质而言,虽然微博和微信都有“一对多”的特点,但传播属性却大不相同。微博是“广场”,微信是“俱乐部”。有人这样描述微博和微信的区别。通过转发和评论,微博可以实现即时新闻的横向广泛传播。相比之下,微信信息可以直接推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微信比微博更准确,到达率更高。微信更适合精准内容的点对点传播。两者各有优势。微信自媒体虽然不能像微博那样大规模传播信息,但仍然通过运营商的个人魅力积累了不少粉丝。自2013年1月3日起,文德已于4月多在“鬼脚七”账号上推送文章。到目前为止,“鬼脚七”的微信订阅量已经达到67100多人。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微信公众号的订阅量最初是每天100人次,后来每天增加约1400人次。现在文德不再刻意追求新的订阅用户,订阅数量逐渐减少到1000人以下。然而,他发现订阅用户的忠诚度越来越高。目前,每天可以收到4000-5000个回复,大部分时间可以达到8000个回复。这种增长趋势无疑让自媒体人感到兴奋。在投资者董江勇看来,过去困扰媒体人的一些问题在微信上消失了。他说,微信的沟通方式降低了渠道的门槛,加上现有的内容影响力和公共平台的优势,微信内容比以前更容易传播。小而美?微信公众平台的另一面在自媒体人一窝蜂尝试微信自媒体的同时逐渐显露出来。其自身的媒体特征使大量的内容推送成为最佳选项。保持自己的小,坚持小而美,成为微信自媒体的新目标。与微博相比,微信更注重社交,媒体属性较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微博信息属于广播类型,用户只需关注账号,无需触发信息即可收到信息。本质上,微信是“点对点”的,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接受信息,在推送信息增加的情况下,用户的点开率会大大降低。这大大降低了精准营销的本义。据某科技官方账号统计,每天发送微信文章的用户点击率大多在5-15%之间。如果有一天推送相当重的文章,用户点击率可以达到20%。“少就是多,不要试图把大推的内容推给读者,更重要的是要把内容做好。一位业内人士这么说。自媒体人自身的考验一直存在,小而美似乎可以帮助运营商部分克服一些精力不足带来的困难。对于做微信自媒体兼职的人来说,微信上的表达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而是他们的业余爱好或表达欲望。事实上,即使是一种商业爱好,如果只依靠个人的精力,也很难继续写作和发布操作。微信公众账号开通几个月后,一些著名账号开始出现人员松动的迹象。比如“云科技”成了程苓峰和他的朋友。“移动观察”账号由一个人变为两个人维护,微信账号因身体原因和工作原因无法持续更新是很常见的。对于那些同时在媒体上工作并经营自媒体账户的人来说,自媒体和就职媒体在内容和立场上的差异也变得困难。“对于所有自媒体人来说,原创、时间和情感都无法绕过这三点,但不同的人会面临一些不同的困难。”文德说。“自媒体规模小,能贡献内容的专业作家投入的资源太少。如今,自媒体仍处于明星作者为自己赢得声誉的阶段。作者能从媒体上获得的有限,时间长,缺乏激励,很难创造出特别重要的内容。一位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人士表示:“写专业文章写得好的作者就这么多,如果作者不想要钱,就画个名字。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就不容易持久。另一个问题是微信公共平台的推广和运营。一个事实是,自媒体人很难有两全其美,既能提供内容,又能像产品经理一样运作。在推广方面,用户知道一个账户主要依靠自我探索和口碑传播,让用户知道的渠道主要依靠媒体人之间的推荐和口碑传播。微信上没有官方推荐账号入口。一个自媒体账号比关注微博账号要长得多,让用户知道和关注。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自媒体应该有经纪人,共同发展和建立自媒体联盟已经成为自媒体人前进的唯一途径,但联盟也有风险。由于内部利益和价值观问题,自媒体人联盟在成立不到两个月后宣布解散。如何商业化?“自媒体必须商业化才能持久,否则就像孩子过家一样。自媒体人潘越飞这么说。接到唯品会等自媒体广告大单后,程苓峰的“云科技”明确了自己的广告报价——每天发表1-2篇文章,每天1万元,3.5天。这样的广告报价让其他微信自媒体从业者热血沸腾。芦山地震发生后,“鬼脚七”以每天2万元的价格卖出了6天的广告,这似乎可以看作是商业化的尝试。但是文德对赚钱有些顾虑。首先,他不想太复杂;第二,担心过于商业化会导致文章内容偏离;第三,由于职位本身的敏感性,“收钱做这些事情总是很容易让一些人感觉到背后会发生什么。“文德中的一个或多个顾虑可以推演到其他自媒体人身上,并在具体实践中实现。就微信自媒体整体商业化而言,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可以部分借鉴。如广告、线下会议活动等通过流量和影响力实现的模式,可以在微信自媒体上延伸。目前,许多微信公众账号正在尝试分发自媒体内容和广告。例如,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广告,或通过添加链接引导用户点击。WeMedia联盟推崇的广告形式有硬广展示、互动活动等,“以推广品牌影响力为主,不做效果广告。“也有自媒体人建议按文字收费,比如按文字收费,按千字收费,但这需要通过微信支付系统来实现。目前微信版还没有实现支付功能。苏娟正在酝酿更大胆的商业化尝试。她希望在这个媒体平台有用户粘性后,未来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推荐吃喝玩乐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性。还可以推出一些小工具和助手。比如天气预报,女性私人问题答疑解惑。苏娟认为,这样的小工具可以部分或全部取代用户手中的生活服务应用,增强用户粘性,进行商业转型。未来哪个方向是正确的?微信自媒体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结果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证明。“传统媒体的利润是河流,产业链每次流动都有固定的入口和渠道。我们媒体的利润是雪山。只要你跑到山顶,你就可以在任何方向滚动利润。微信官员并不担心商业化。
以上就是关于探讨微信的自媒体盈利可能性的相关介绍,更多探讨微信的自媒体盈利可能性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探讨微信的自媒体盈利可能性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