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6:16:11 阅读(130)
我一直认为操作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学习能力。而以上这件事,可能是操作中最应该关注和时刻思考的事情。为何这件事如此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互联网是一个变化很快的行业,新事物层出不穷,游戏玩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如果你不断关注和学习,盲目保持旧的打法,你认为你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吗?用户愿意付费吗?2.用户难以捉摸,关注点、兴趣和认知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你不时跟上用户的步伐,你会越来越无法理解用户。当你无法理解用户时,也就是说,当你被抛弃时。3.虽然事情在不断变化,但很多事情背后的本质和逻辑是不会改变的。例如,从QQ会员、黄钻石、绿钻石到微信朋友圈,其本质是用户的炫耀心理,但表面形式发生了变化。当别人看到你是QQ会员时,他们会认为你很棒;你发送一个朋友圈,大多数时候也想展示,朋友圈现在是假装强迫的最佳地方。既然这件事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从操作的角度分析和理解这些产品、游戏玩法和新事物背后的逻辑?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一套思维逻辑和方法论,短期内可以达到60-70分,经常练习完全有可能达到80-90分。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从操作的角度给出一套思维逻辑,深入分析产品背后的操作逻辑及其存在的本质价值。我们都知道操作非常复杂和琐碎。如果将操作分为模块,可分为内容操作、活动操作和用户操作。因此,从运营的这些分支来分析产品背后的运营逻辑,毫无疑问,这件事会非常复杂,中间会有许多重叠和交叉的部分。既然没有办法从运营的分支开始,应该从什么维度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梳理出背后的逻辑和本质?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如果我们从业务层面看运营,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从业务层面来看,运营无非是三件事:用户获取、用户维护、收入获取。回想一下你自己的操作是否包含在这三件事中。因此,从业务层面来看,分析产品背后的操作逻辑和本质似乎很清楚。这是一套思维方式和逻辑。接下来,我将以“获得”APP产品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罗辑思维”和“得到”的发展过程。2012年12月21日,知识视频“脱口秀”正式上线,此时“罗辑思维”微信官方账号也正式上线;2013年8月9日,“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微信支付有限,短短半天就用完了,160万元很容易入账;2013年12月27日,“罗辑思维”二期会员招募,微信支付有限,24小时内收到2万支付粉丝。入账800万元;2014年,“罗吉思维”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粉丝数量超过200万;2015年11月,“收购”APP正式上线,“罗吉思维”正式从罗振宇个人秀转型为知识支付平台,邀请各行各业专家开专栏。2015年12月31日,北京水立方第一个“时间朋友”结束。2016年6月,资深媒体人士李翔的知识服务产品《李翔商业内部参考》正式发布。199元/年,订阅量迅速超过100万。2016年12月31日,第二场“时间朋友”在深圳开幕;2017年12月31日,第三场“时间朋友”在上海拉开帷幕。在大致阅读了“罗吉思维”和“获取”的发展过程后,我从用户获取、用户维护和收入三个方面逐一深入分析了“获取”应用程序。1.用户获取(1)罗振宇自带流量“获取”APP的创始人罗振宇是央视部分节目的主持人,在创办“罗吉思维”之前就是名人。明星效应,自带流量。罗振宇的身份,注定会给“罗辑思维”带来一波关注。(2)“逻辑思维”的积累和微信官方账号的引导。在APP正式上线之前,罗振宇创立的“逻辑思维”通过其高质量的脱口秀知识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并通过付费会员制积累了一批非常核心的种子用户。在“得到”APP上线之前,“罗辑思维”已经探索并积累了三年,足以为此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当“APP正式上线后,罗振宇通过每天的60S语音等知识内容,进一步将“罗吉思维”微信官方账号积累的用户引导到“获取”APP。有许多核心用户,这也很好地解决了产品早期寻找种子用户的问题。(3)每年“时间的朋友”的除夕演讲不得不说,“时间的朋友”是打造“逻辑思维”产品品牌的好方法。自举办以来,每年年底都会形成刷屏效果,形成上亿次的传播。这类似于超级事件营销,会引起大量用户的关注。(4)KOL效应“得到”的作者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和大咖,作者自带大量流量。回想起来,你在关注“得到”,甚至付费,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作者有关吗?(5)其他用户通过双向优惠的形式,鼓励现有老用户邀请新用户,这也是很多产品都有的功能或操作手段。事件营销罗振宇早些时候,通过卖书、卖月饼等方式,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关注。业内很多人也在解读和报道这一事件。对于“获得”来说,拉新手段肯定有很多,比如站内站外活动,SEO/SEM/ASO、这里就不细说内容传播、广告投放等了。2.用户维护用户维护主要关注两点:用户保留和用户活动,看看他们在维护用户方面做了什么或能做什么。(1)让用户付费作为知识型付费产品,留住用户最重要的是让用户付费。当用户在平台上完成消费时,保留率会大大提高。观看其他消费品也是这样的逻辑。比如美团、饿了么这样的消费平台,新用户下单大概要20元,新用户几乎可以免费吃一顿饭。目的是提高用户的保留率和活动性。因此,要想长期留住新用户,保持后续活跃,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用户付费。那么如何让新用户付费呢?“得到”做了几件事:内容定位“得到”的业务本质是提供能为用户节省时间的知识服务。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节省时间”,另一个是“服务”。“节省时间”可以理解为可以大大降低用户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例如,用户可能需要每天花一个小时来了解各行各业发生了什么,并在10分钟内订阅一个专栏。“服务”可以理解为大大降低了用户获取知识的努力。例如,如果你想研究一种产品的商业模式,你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探索和分析它,你可能无法理解它。而且在得到的时候,只需要订阅一个专栏,每天听几十分钟,也许一周就能把这件事搞清楚。这就是“获得”的力量:提取和整合各行各业难以理解的知识,然后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并将其传递给用户。用户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多说一句,既然是服务,本质上就应该形成闭环。“得到”现在更多的是在销售产品,而当一个用户报名参加课程时,他是否学会了?学得怎么样?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一系列的事情,“得到”现在没有去关注,这将是“得到”接下来会关注的事情。一旦形成闭环,用户的保留和活动肯定会大大提高。高质量的内容线路一直在“获得”内容质量,也一直在为公众塑造这种认知。“获得”专栏作者是各行各业的名人和精英,许多专栏作者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获得”上,没有闲暇时间做其他事情。好的内容质量就是这样来的,内容质量高,用户自然愿意在这里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部分免费内容的呈现和引导,内容策略“得到”,让用户分阶段产生付费行为。想象一下,对于一个新用户来说,如果进入“得到”APP,里面的内容都是付费的,如果不付费就看不见了。在这个时候,至少有90%的新用户可能会选择离开。因为当用户完全不知道内容时,基本上不可能让用户付费。“获取”应用程序上有一些免费内容。用户可以通过观看和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会增加用户支付的可能性吗?此时在免费内容中,做进一步的用户支付指导,那么用户的转移率会再次增加吗?自然可以改善用户的保留和活动。(2)内容形式“获取”中的所有内容均采用音频 图形形式,首先,音频的方式,可以提高知识的接受效率,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其次,采用音频的方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听,比简单看文字方便多了。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成本仍然很低时,用户会更愿意打开“获取”应用程序在自己分散的时间内学习。(3)对于千万用户的产品,为了最大化每个用户的价值,用户的分级操作肯定会采用用户的分级操作。从“获取”业务的角度来看,用户和用户的分类可以从这些维度来定义:用户的增长周期:初级用户、增长用户和成熟用户如何定义用户的增长周期,可以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如根据用户注册的“获取”时间来定义。注册时间在一个月内的为初级用户,注册时间在1-3个月内的为成长用户,注册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为成熟用户。总之,我们需要分析背景数据,找到最适合“获取”平台本身的定义方法。用户生命周期:如何定义活跃用户、下降用户、丢失用户和死亡用户的生命周期。与上述方法一样,它还需要通过分析背景数据来找到一个临界值,这可以很容易地定义这些用户。通过用户的分级操作,可以最大化用户的价值,进行差异化操作。如果做得好,用户留存和活跃度可以大大提高。这里就不细说了,以后会对此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分析。(4)其他常规方法/手段优惠券的“获取”将结合许多因素,为用户发放优惠券,目的是让用户消费。一旦用户完成消费,流失率将大大降低。优惠券通常是用户分级操作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勋章类似于勋章、积分、头衔、等级等促进活动的方式,就不细说了。在这里,我们需要说一个“得到”做得很好的地方:当用户获得奖章时,他们可以选择听书作为奖励。这也可以更好地提高用户的活动性。此外,“获得”肯定会做很多事情来维持用户,比如站内站外活动、内容策划、用户关怀等等。如果篇幅有限,就不细说了。3.收入收入,前面也提到过,主要来自两部分:(1)课程销售作为知识支付产品,非常重要的收入必须来自用户对课程的支付。而用户订阅专栏或知识的费用,“得到”是与专栏作者分享的。(2)商品销售有一个特殊的商场入口,销售各种商品,如礼品盒、书籍、办公用品等,这也是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获得”还可以通过事件刺激用户购买其他商品。比如罗振宇还会卖书,卖月饼等等,这也是“得到”收入来源的一部分。关于收入的获取,到此为止。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解读,从操作的角度来看,是否变得非常清晰。我一直强调,学习能力是操作中最重要的。你必须始终关注外部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随时随地学习和思考,才能利用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关于做好一个产品,如何从运营的角度去分析它的相关介绍,更多做好一个产品,如何从运营的角度去分析它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做好一个产品,如何从运营的角度去分析它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