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讲堂 >运营知识>没有腾讯,微信难道就不会成功吗?

没有腾讯,微信难道就不会成功吗?

2020-11-20 10:50:22 阅读(155 评论(0)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笑话:笑完了吗?在看到这个笑话之前,你有没有想过:只要你在互联网上,无论你是一家公司还是一名用户,你都无法逃脱这两个姓马和张的人的掌心。虽然很多人应该能理解这个笑话,但我最好解释一下:“两匹马”是马云和马化腾。如果你在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最终可以卖给阿里巴巴或腾讯,这真的很成功。最典型的例子是:摩拜和ofo共享自行车的比较,前者的企业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把他们的公司变成腾讯的孙公司,成功地套现,优雅地退出;ofo企业家没有抓住机会卖给阿里巴巴,但现在他们很担心。尽管在我看来,共享自行车本身就是一种失败的创新,但企业家自身的结局却是如此的不同。一方面,创业项目可以与企业家的成败脱节;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家来说,考虑到中国股市难以上市,海外上市的成本也很高,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一种比上市更可行的“退出机制”——即选择合适的时间将公司卖给两匹马。而“两张”则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和头条(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占用用户大量时间的产品)的负责人张一鸣。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互联网用户,腾讯都有一个巨大的身影站在你面前。因此,这样的问题自然会出现在人们(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面前:腾讯为什么成功?就像本文的“一”(我看腾讯(一):腾讯和阿里推荐的书单)说:我看了很多分析腾讯的书,但大部分要么是广告软文,要么是灵魂鸡汤。少数写得更好,有一定的灵感,提供了一些事实,但分析仍然停留在相对较浅的水平。因为这些书的作者主要是在腾讯工作,对事实了解很多,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逻辑来帮助他们“通过现象看本质”。即便是书中提到的一些理论,基本上也是管理学中所谓的理论。我在《从经济学合同理论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分析的KPI问题的最后一篇文章中谈到了管理问题。大多数不符合科学方法论的经济理论,要么是特殊理论,要么是非科学的灵魂鸡汤。互联网分析中常见的所谓管理理论问题,如“事后诸葛亮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论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一个不懂科学方法论的普通人怎么能向他指出存在的问题呢?想了想,发现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一个方面,那就是事后诸葛亮!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华为的书,有一本是学院长期跟随华为的人写的,叫《华为没有秘密》。这本书是作者的文章集,文笔很简单。不像现在这样的书,大部分都有华而不实的鸡汤,所以不是很好看。但这本书能很好地反映华为实事求是的企业气质,不妨翻看一遍。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写作:作者提到了一本著名的畅销书《追求卓越》(这本书真的很有名,甚至我听说过),在43家被称为“卓越”的美国成功企业总结了8种经验,连续三年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名单上。可笑可悲的是,这本书提到的14家成功企业在这本书出版两年后遭遇了金融危机,大约10年后,超过一半陷入危机,甚至破产或濒临破产。《华为没有秘密》的作者举了这个真实的例子来解释:“成功是失败之母”(成功的企业骄傲、懈怠,导致失败)。但我看到的是,《追求卓越》等管理畅销书的作者需要背锅(作者本人确实在这本书出版20年后公开写了一篇表示忏悔的文章)。他并不真正理解这些企业是如何成功的,但只是看到他们成功了,他认为他们所做的是成功的原因。后来,诸葛亮列出了它,这似乎是合理的,但事实上,这都是一个特殊的理论。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特殊理论的问题是,它们太容易被事实推翻,局限性稍有改变就会立即结束。《追求卓越》中提到的成功企业,要么是因为外部局限性的变化,要么是因为成功后的内部局限性变化(包括《华为没有秘密》作者强调的成功后的骄傲和懈怠),于是局限性变了,立刻从成功变成了失败,被市场狠狠教训。市场的事实验证是最无情、最强大的。只要腾讯来做,什么都可以做?回到腾讯。我读过的所有关于腾讯的书在分析中或多或少都有同样的问题:因为腾讯成功了,它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这是一个非常典型和致命的“事后诸葛亮”。我们需要的是事后复盘(像下围棋一样),而不是事后诸葛亮!正如我在批评吴晓波时所指出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只能表明日本做错了更多的事情(相反,中国),但从逻辑上讲,日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事后诸葛亮”和“事后复盘”的区别在于:“事后诸葛亮”认为日本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肯定会撞到50%以上,但也会撞到很多错误(只是撞到的比撞到的多)。更重要的是,这种碰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只是从结果中推回原因,并不真正知道日本成功的原因。是“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碰撞很混乱,改变场景很容易翻车(例如:吴晓波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分析实际上被使用,明治维新的逻辑分析完全矛盾,不知道!)“事后复盘”是:区分日本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做对比做错更重要,最终的结果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这种分析不是靠运气碰撞,而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包含了理论逻辑。当将相同的理论逻辑类推应用于其他场景时,根据不同的局限条件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仍然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不那么容易翻车。这很抽象,让我以微信的成功为例,展示什么是“事后复盘”——它符合科学方法论,背后有正确的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本身也符合科学方法论)支持和指导。众所周知,微信之父是张小龙。然而,从我用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他介绍微信的成功充满了灵魂鸡汤。事实上,他也高举了典型的精神鸡汤,比如失控——我见过最夸张的说法是,如果有人能熟悉《失控》并申请张小龙所在的广州研究所,他会立即被录取,而不会询问其他问题。然而,在阅读了《失控》一书的基本观点后,我发现它们基本上是错误的,那就是一碗接一碗的灵魂鸡汤。我可以肯定,张小龙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看了《失控》,而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实践。即使他认为自己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事实并非如此。他可能会欺骗别人,甚至欺骗自己。鉴于它对互联网从业者的严重影响,我会写另一篇文章来彻底批评它,不要让这个话题过于干扰本文的主线。我只想在这里说,苏杰出生在阿里巴巴写的《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中,我特别欣赏一个笑话:当我读到这个笑话时,我想得越多,我就越觉得它绝对是一个真正的“内涵笑话”,而不仅仅是让你微笑。因为那段话里描述的每个人,你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其中那个说“信春哥就能成”的念经者,不就像张小龙吗?当然,笑话一定有它简单粗暴的地方。这个笑话中隐含的成功(直达顶楼)的真正原因是这些人坐上了上升的电梯。从这个“隐喻”来看,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对应着外界憎恨或鄙视微信的人对他成功的解释:张小龙只是坐在腾讯的豪华电梯上,微信只是因为他依赖腾讯的父亲。事实上,在腾讯内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腾讯这样做,一切都可以实现!在我看来,微信的成功背靠腾讯是有原因的(上升的电梯),但也有张小龙自己的原因。但不断念经(相信《失控》之类的灵魂鸡汤书)对成功无关(既不影响也不阻碍成功),甚至有负面影响,却无法抵消对成功有正面影响的因素。我们需要区分各种因素是否有无关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或消极的影响,以便真正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微信成功,然后知道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完全复制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复制)——实际上是找到决定成功的关键局限性。边际分析方法可以肯定:腾讯对微信成功有积极影响(仇恨或蔑视微信问题过于强调这方面),张小龙个人因素也有积极影响(神化张小龙问题,过于强调这方面的因素,甚至错误地类似于“念经”鸡汤因素作为关键。)。但只是说两个方面都有影响,接近套套逻辑。虽然很安全(一定是对的),但是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分离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那么,如何分离呢?在这里,经济理论可以再次展示拳脚。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指出,参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做出了贡献(这否决了“劳动价值理论”只承认劳动对生产的贡献)。事实上,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收入是根据贡献分配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分离出来?有些生产要素(如劳动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把它拿走,根本无法生产,但还是不能说它对生产的贡献是100%。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古典经济学会主张错误的“劳动价值论”?由于劳动力在所有生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很容易将没有“边际”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边际”概念直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才出现)误认为不可或缺的是100%的贡献——因为其他生产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所有生产要素的贡献不得超过100%。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边际分析”。具体方法是控制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只让我们想要研究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变化,看看它的变化导致了总产量的变化。此时,由于其他生产要素没有改变,总产量的变化必须是由生产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从而分离出生产要素的贡献。将这一理论逻辑延伸到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推出答案:腾讯对微信的成功有积极影响,张小龙对微信的成功也有积极影响。如何分离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采用“边际分析法”,类似于分析多种生产要素,对同一产品做出贡献!为什么第一步米聊被微信打败了?这是经济学理论对我们面对实际问题的方向性指导,但我们需要进一步实施指导。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边际分析法”应该如何具体使用?我大致浏览了微信的发展历史,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验证场景:微信和米聊竞争的早期阶段!了解微信发展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小米早期推出的米聊和微信都是模仿kik开发的。雷军从一开始就清楚地意识到,他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因此,在密切关注腾讯发展进展的同时,加班加点地率先推出米聊。据说雷军盯着错误的人,只盯着腾讯深圳总部的研发团队,没有注意到张小龙的微信团队在广州悄然如火如荼。但后来微信推出的时候,不能说雷军没有注意到张小龙的团队。事实上,早期的米聊比微信更早、更成功(即用户更受欢迎,用户更多),但与微信的战争只持续了两三个月。当然,米聊失败了。问题来了:为什么米聊先被微信打败?如果你在网上搜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会发现几乎每个人都会“归功”微信可以用Q号注册的原因,从QQ导入大量用户。也就是说,QQ导流是微信淘汰米聊的关键。我看到一位米聊的忠实用户说:米聊的朋友很少,增长缓慢,但微信上的朋友增长迅速,所以最后,虽然他是“米粉”,但他最终不得不放弃米聊,转向微信。这似乎证明了微信的早期成功,尤其是在打败米聊的战斗中,腾讯的积极影响是主要原因。但是,这些事实是似是而非的。事实上,吴晓波的《腾讯传》在澄清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他在官方授权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他可以从腾讯那里得到最准确的事实。事实是,在微信早期,腾讯根本没有将QQ流量转移到微信。——这将腾讯对流量的积极影响控制为0。虽然马化腾是第一个支持张小龙开发微信的人,但他对微信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开始,他严格遵守“QQ分流的‘惯例’”,即每月用户不足100万的产品不得使用。当时微信一天只有几千人,业内被称为“种子用户”(不是普通用户),不可能得到QQ的支持。我主要关注腾讯提供的信息,然后参考一些在线搜索信息,梳理了米聊天和微信早期竞争的关键时间节点如下:2010年:11月10日左右:小米开始开发米聊天。11月20日:张小龙类kik产品立项。十二月十日:米聊是中国第一个模仿kik的产品。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四月:米聊借鉴Talkbox增加对讲机功能,用户突然活跃起来。五月:新版微信还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突然井喷,日增数从1万到2万增加到5万到6万。推广微信的广告开始出现在QQ邮箱里。5-6月,微信陆续推出“摇一摇”、“漂流瓶”功能;米聊的服务器开始撑不住了。一天停机五次,某个地区的米聊用户经常集体掉线。7月:微信推

以上就是关于没有腾讯,微信难道就不会成功吗?的相关介绍,更多没有腾讯,微信难道就不会成功吗?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没有腾讯,微信难道就不会成功吗?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内容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首页

产品

万商学院

客户服务

会员中心

当前站点

h

选择站点

全国站成都

一 客户顾问-张三

已为0个客户提供专业互联网服务咨询
  • 手机号码
  • 验证码图形验证码换一张
  • 短信校验码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