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13:40:52 阅读(156)
1.建群的目的是什么?建立社区的目的不同,社区类型也不同。有基于事件的活动组、临时组工作组、基于兴趣的行业交流组、资源交换组等。事件驱动不如兴趣驱动,两种社区类型的活动也不同。建立一个群体必须是为了实现某种需要,在建立一个群体之前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群体,想清楚是非常重要的。2.谁是目标用户?想清楚建群的目的后,再想清楚谁进群。这些人为何如此?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怎样才能在哪里找到这些人?例如,有些人想转行做社区运营,但他们以前没有经验。最近,他们考虑建立一个小组来测试水,并提前积累经验。基于这一背景,建群可以从自己所知道的:从兴趣出发。平时喜欢打羽毛球,可以建羽毛球群。羽毛球只能在线下打,所以目标用户至少应该对羽毛球感兴趣,地理位置在一个区域内。从专业开始。职位是财务,可以建财务群。目标用户至少有财务经验或对财务感兴趣。至于其他条件,如行业和等级,可以根据目的进行细化。这里开始关注:目标用户至少有三个共同属性。如果你想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活跃的社区,成员本身最好有分享的精神。在《小群效应》一书中,社区成员的属性提出了“三近一反”的概念。3近:①地域相近 ②兴趣相似 ③年龄相近1反:指相互帮助但存在冲突和合作的双方,即社区成员在该地区越接近越好,他们有相似的兴趣和年龄。成员之间应存在供求关系或性别差异等冲突和合作的社会关系。通过对一些活跃群体的观察,发现活跃社区有一个共同点,群体中有所谓的甲乙双方或工作中的上下游关系。“一反”非常重要。许多社区管理专注于聚集相似的人,但忽视了“一反”,导致社区后期缺乏活力。在求职群体中,都是求职者也不行。每个人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都在问问题,没有人回答,小组里必须有面试官,HR、猎头、领导等用人单位,话题会有碰撞,群内会有交流,会在对话中成长。那么如何应用“三近一反”呢?以羽毛球群为例,社区成员区域锁定在社区或隔壁社区,对羽毛球感兴趣,年龄25-35岁、性别是相反的,我们必须注意男女比例的平衡。金融集团可以在北京锁定地区,对金融感兴趣,年龄20-30岁、工作经验相反。当然,面对真实的群体建设场景,结合群体建设的目的,属性可以自由部署。3.能为用户提供什么?从用户的角度问自己:“市场上有这么多的群体,我为什么要加入你的群体?"豆瓣网技术副总裁耿新跃,从用户行为特征的角度,总结出用户需求模式。在思考社区价值时,可以设计和包装上述用户的需求点,以吸引用户加入。此外,还需要了解用户。如何洞察用户之前的真实需求?》一篇文章提到,通过了解用户的一天来了解用户。此外,还可以关注用户的朋友圈,看看他们的视线停留在哪里。他们每天都在关注什么?信息来源在哪里?关注哪些微信官方账号?还有一种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与用户面对面交流,获取数据库中没有问卷调查无法调查的信息。与用户直接对话,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4.从哪些渠道?自有渠道:APP、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其他渠道:广点通投广告、异业合作等;口碑介绍:用户感觉良好,主动向亲友推荐。此外,还有一种形式与口碑介绍非常相似,称为产品功能的病毒性。两者有点像,我说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大家都明白。网易云年度报告每年年底都可以在朋友圈刷屏。这似乎是用户自发的,但实际上是产品功能的病毒性。利用用户想要展示的心理,设计这个功能来引导用户转发,从而达到推广宣传的目的。类似的病毒性功能包括支付宝年度报告、QQ音乐歌词海报、微信阅读多少天等。第二,我想明白,我开始准备建群之前说了这么多,终于可以建群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但我必须注意几个细节。1.用户的进群路径是什么?在我之前的文章《每周低成本增加500人的社区排水技巧》中,我拆解了用户的进入路径,从用户的角度尽可能地理解每一步,然后进行优化。在设计入群路径时,首先要考虑的是:①用户能理解吗;②路径不够清晰。不要低估用户的惰性。所有人都听说过漏斗模型,漏斗常被用来显示用户的损失。前人的无数经验告诉我们,路径越长,流失率越高,进群路径越短。这里有一个小问题:为什么手机一屏不能放一个以上的二维码?先自己想想,知道答案就别说了。答案是:用微信图片识别二维码时,只能扫描一个。如果扫描的是用户不想要的,那么在这一步中,用户放弃扫描代码,因为他们认为剪切图片并扫描代码有点麻烦,那么用户将失去它。在运营活动设计中,不能放过任何细节。2.进群前的话术引导告诉用户你是谁?能给他提供什么?他能做什么?他不能做什么?用户应该清楚地知道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他进入群后就不会感到困惑,也方便以后的管理。如果是企业强运营的群体,社区规则更重要,进群前一定要明确。假如将来有用户违反红线,还可以截图保命,让自己在高地上。3.进群后最常见的欢迎仪式如下图所示,提醒改备注,自我介绍。许多社区使欢迎仪式有点形式化。自我介绍最重要的目的是让群友相互了解,产生联系。如果你在前面建群的时候没有按照“三近一反”把同一个圈子的人聚集在一起,即使自我介绍也没什么用,因为彼此之间没有价值。虽然欢迎仪式有点烂,但进入群后为新人准备的仪式感还是很重要的。有点像新人入职后公司组织的破冰仪式,帮助新人快速融入。常见的欢迎仪式,如新群友自我介绍后,引导老群友排队欢迎。也可以由群主介绍,带个话题,艾特几个相关的群友认识,这不会帮助新人融入。看到这里心里应该有底,原来经营一个高质量的社区,要花那么多心思。三、把握建群后的黄金时间,人与人之间留下第一印象的时间是30秒,而人与群之间,我定义了进群后的24H。(1)当用户被邀请进入群后的24H黄金时,时间肯定会选择在某个社区活动(定期组织)的前一天。如果没有活动,我们将提前两天在小组中组织一些微型活动,以便社区能够提前活跃起来。新人进入小组后,他们会尽最大努力给新人留下社区值得留下的感觉(幻觉)。(2)7天(30天)黄金进入群后7天(30天)也很重要。为了确保社区长期活跃,有必要定期组织一些社区活动。比如网上话题讨论一周一次,主题直播/公开课一个月一次。我策划过这两种形式,对社区的活跃还是有价值的。最后,在社区成立之初,我们必须控制群体成员的数量和质量。在精益数据分析中提到,驱动初创公司增长的三大引擎是粘着式增长、病毒式增长和付费式增长引擎。延伸到社区就是先保证服务产品与用户的契合,再搞流量增长,再找模式再搞规模化。我见过很多社区,短时间内涌入很多人,不到三天就死了。建群的时候没想好,赶紧建了。结果建成后群内没有互动环境,大家只是观望不说话。偶尔说话,可能还是小广告,群慢慢死了。
以上就是关于建立社群要想好能给用户提供什么?的相关介绍,更多建立社群要想好能给用户提供什么?相关内容可以咨询我们或者浏览页面上的推荐内容。我们将让你对建立社群要想好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以下内容:
一 客户顾问-张三 一